四川:从农工商旅到科技 全产业链发力拔“穷根”
地方视线
农民种地有“保姆”
自贡推行土地托管服务
□本报记者 秦勇
“有了‘田保姆’,省心。”春耕时节, 自贡市大安区牛佛镇群力村村民林素芝不像以前忙不过来, 因为她家的23亩地全由“田保姆”———自贡市艾康农机专业合作社打理。
为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多、 土地粗放经营等导致的农村土地耕种难题,自贡以农业企业或农业合作社为载体,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资、机耕等土地托管服务。 农户只需向托管主体购买所需服务, 就可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提升农业效益。
自贡市先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强指着一张土地托管收费表介绍,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每亩600元、机插秧每亩240元、 育苗每亩50元。“育苗、机耕、机防、机收等各环节均明码标价。 农民既可选每亩600元一条龙式全托管服务, 也可选菜单式半托管服务”。
贡井区龙潭镇彭家村村民刘大富的6亩水稻去年采取半托管服务,机耕、机防、机收三个环节交给先科农机专合社承担,自己插秧、机播和灌溉。“自己轻松得多,效率还更高”。
“农机专合社就是农民的‘田保姆’,农民需要啥,我们就干啥。”艾康农机专合社负责人康径介绍, 现在农民最缺的是新品种和技术。去年,康径从重庆引进跨年自生稻。 这种水稻一年两季, 较传统杂交水稻价格高。“目前专合社已在托管土地上试种100亩自生稻”。
根据托管方与农户的合作方式,托管方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把耕地集中起来实现规模化经营。最后的收入, 去除托管服务费用后全部交给农民。
林素芝算了一笔账: 原来种的水稻亩产约500公斤, 收购价每公斤约2.6元,23亩田收入近3万元, 除去人工、肥料、种子等成本,纯收入约1万元。托管后,除去“保姆费”、种子、肥料等成本,纯收入约1.5万元。相比土地流转也划算,23亩田的流转费约1.1万元,托管比流转约增收4000元。
在自贡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看来, 合作社通过统一采购农资大幅降低生产资料价格,降低种粮成本;通过统一除草、防虫、防病,规范使用农药,有利于农村生态安全; 通过集中连片的规模化作业,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更重要的是,托管后,农民可去打工,增加了工资性收入,真正做到了种田务工两不误。
目前, 自贡正在大力推行土地托管服务,已托管土地5.2万亩。
创新创造
我省将试点文化创意入股
本报讯 (记者 吴晓铃)省文化厅等单位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实施意见》。《意见》 提出推动四川文化文物单位深入发掘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激励措施,包括试点以文化创意作为知识产权入股、允许提取净收入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等。
《意见》鼓励具备条件的相关单位依托馆藏资源推进文创开发,并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提升文创开发水平,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完善文创产品营销体系, 促进文创产品开发的跨界融合。在具体实施中,文化文物单位在确立公益目标、保护好国家文物、做强主业的前提下,可在开展文创产品的开发上进行探索。《意见》鼓励试点先行、逐步推进。试点单位通过转让或许可取得的净收入,以及作价投资获得的股份或出资比例, 允许提取不低于70%的比例用于奖励。如果连续5年盈利,可从营业利润中提取不低于5%用于奖励,其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奖励份额不低于一半。
我省力争到2020年培育5家以上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领军单位,创建5-10个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基地, 打造10-1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创意品牌, 力争全省文化创意产品种类达1000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