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产的城市有轨列车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31日讯(记者 李春雨 摄影报道)“我们正在加快生产成都市民需要的城市有轨列车,争取尽早交付使用,方便市民朋友交通出行。”今日上午,四川新闻网记者跟随“我爱成都”网络媒体走基层采访团一道走进新津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
在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成都地铁3、4号线所需的列车。“目前我们生产的这一款是3号线所需要的列车,我们正在进行最后的工序,很快就可以交付使用。”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成都长客新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致力于轨道交通产业,规划生产地铁、现代有轨电车、城际动车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同时承接车辆的维修任务。现已具备年产800-1000辆城际车、地铁车(相当于100公里线路用车),500组现代有轨电车、轻轨车(相当于250公里线路用车)的整车生产能力,可达到产值50-100亿元。公司计划通过后续投入,形成包括区域动车组等在内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带动本地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全面提升研发、制造、配套能力,努力打造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城市轨道车辆和铁路装备制造服务基地。
新津是天府新区“成眉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的主要承载区域,是全市工业“大创造”板块最有潜力的增长极,是市级产业功能区——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和国际铁路枢纽及现代物流功能区的所在地。目前西区产业园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0亿元,形成承载能力19平方公里,聚集世界500强企业13家、央企14家、上市公司34家。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2家,工业总产值突破540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1%。
银隆成都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也落户在新津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占地约1350亩,建设年产新能源客车10000辆、各类专用车5000辆、新能源电池18亿安时、充电储能装备、智能装备、精密模具等产品生产基地。目前,生产制造车间、办公大楼全面加快推进,预计2017年7月部分建成投产,2018年7月全面建成投产。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200亿元以上,年利税20亿元以上,带动劳动就业5000人以上。
该项目是成都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新实践、新进展、新成果,将为西区产业园乃至成都发展智能制造提供了强力支撑,对成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成都市城市发展布局和四川天府新区总体规划,新津是天府新区“3市7县”中的7县之一,是全市“都市核心区、卫星城、小城市、特色镇和一般镇”四级城镇体系中8个卫星城之一。特别是去年6月,与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合作共建了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成为全市发展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之一。这说明新津无论是在战略布局,还是心理距离上,已经成为成都市区的一部分,深度融入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格局。
据悉,为对接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成都制造2025规划》,加快建设“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承载地,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根据成都市“3+N”工业发展战略布局,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与新津县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成立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产业园东起锦江西岸,西至三岔湖快速路西延线、成新蒲快速路,北起第二绕城高速,南至新津—彭山界,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25平方公里。按照“3+X”的产业布局,以轨道交通、新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商贸、生活配套为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国家级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目前,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体制机制加快完善,成立了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领导小组以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共建指挥部和西区投资公司,统筹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资金筹措工作。规划编制有序开展,启动园区15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研究工作,初步完成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起步区2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规深化修编,同步开展岷江滨河带、新科大道产业服务带城市设计。基础设施全面启动,明珠公园规划厅基本建成,已初步具备展示能力;公园湖区已完成蓄水,正在进行绿化景观作业;新科大道、西创大道和西新大道示范段基本完成水稳层,正在进行路灯和景观作业;岷江新城骑龙湖景观项目基本完工,省骨科医院等项目完成主体框架。招商引资扎实推进,建立招商引资“四个一批”项目库,梳理近期重点跟踪项目20余个,深入对接了忠旺轻量化部件、空客海特直升机、阿格蕾雅OLED上游材料等一批重点企业,引进10亿元的格力项目,30亿元的青岛有住项目,100亿元的银隆新能源产业园项目。保障全面有力,启动银隆等重大产业化项目、“两横一纵”等土地规划调整;全面拉开起步区25平方公里建设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