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嘉宾: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校长余良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6日讯(孙经纬)昨日,中国早茶第一展——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今年茶博会以强大的阵容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除了来自毛里求斯、缅甸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红茶、黑茶、冻顶乌龙等名茶外,四川11个茶叶主产市州也首度组团亮相,带来了川内名优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一主三辅”茶产品达1300多个。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茶博会还汇聚了云南、贵州、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700余家茶企,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具厂商也将集体亮相,堪称茶业全产业链的最全展示。
为全面展示此次茶博会盛况,由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与四川新闻网、四川商业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大型访谈类活动——“川茶的名义——川网茗人谈”将同期亮相茶博会新闻直播间,对四川省及各市州茶产业专家及全球知名茶企负责人展开独家访问,以揭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茶产业生态,发掘茶业背后的点滴故事。
余良签到“川网茗人谈”新闻直播间
“一切都源自于兴趣”茶博会开幕第二天,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余良校长,谈到他的办学初衷如是说道。华夏茶艺学校从08年就注册成功开始办学,当时是四川省茶艺行业协会的一个培训基地,是应茶业行业协会要求成立的学校。目前学校开设了有3个主要工种的课程:国家茶艺师、国家评茶员、茶叶加工工。通过十年的课程开设,华夏茶艺学校还增设了茶艺教师班、茶艺表演班、国家一级与二级茶艺技师班。紧跟着的课程设置重点是增设茶艺创业班,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四川华夏茶艺培训学校校长余良“川网茗人谈”现场侃侃而谈
国学茶艺的蜕变过程
记者:茶艺这种国学文化从产生到现在的一个蜕变过程是怎么样?
余良:从教材方面来说,茶是5000年前就出现了,到现在大概有5500年历史。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到现代我国喝茶的人数在逐年递增。有句话叫国兴茶事兴,咱们收入高了,茶与茶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自然就提高了。
记者:您是华夏茶艺学校的校长,您对茶的历史和文化肯定有独到的见解,能给我们讲讲吗?
余良:在我办学这么十几年来,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只知道喝茶而喝茶,但是对于怎么去品、泡这个茶,都不太讲究。2002年时候国家有了国家茶艺师职业、评茶员这个工种之后,大家就开始注重冲泡方法、茶器具选配等。以前我们品茶就是使用盖碗,一泡茶一壶水仅此而已,现在有了公道杯,品茗杯、闻香杯等,喝茶的要求就大大的提高了,需求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从器具和茶的品质以及参加茶博会人群调查方面均有明显的体现。
茶艺学校的发展
记者:在全国范围内,茶艺文化5强的机构是哪些?
余良:这个不好说,2002年我们在云南做普洱茶茶艺师培训的时候,全国范围内茶艺学校非常少,很少人知道茶艺师这个专业。06年我回成都办学的时候,在成都的茶艺培训机构也仅仅只有一两家正规办学机构。作为评判标准是以,投入大小还是培训人数多、还是考证人数多来作为评判标准不清楚的情况下,没有评判标准,就没有办法去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