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四川 | 原创|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女性| 图片| 太阳鸟时评| 市州联播| 财经| 汽车| 房产| 旅游| 居家| 教育| 法制| 健康| 食品| 天府新区| 慢耍四川
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  要闻
新闻热线:028-85171608 QQ:2226834809

脱贫故事:从“门外汉”到“养鸡达人

2017年05月18日 12:38:56
来源:人民网
编辑:李娉竹

  “养殖土鸡已经成为我的精神寄托。”日前,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石洞寺村,3组村民王启炳讲述起自己养殖脱贫的故事时,略带沧桑的脸上流露出一份坚毅与满足。

  50岁的王启炳,靠着单手打拼,用短短一年时间,走出了一条从“门外汉”到“养鸡达人”的精彩养殖之路。

  “父母过世后,留给我们兄弟俩的,就只有这3间土坯房和目前的几亩承包地。”王启炳因幼时患有小儿麻痹症,至今身高仅1.2米。先天残疾加上家庭一贫如洗,王启炳和弟弟一直没有娶上媳妇,成为村里人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

  改变,成为王启炳几十年来内心的坚持。

  “现在外面也不好找工作了,但总要想办法做事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2016年,王启炳带着弟弟回到老家。在乡党委、政府和村组干部的支持下,王启炳把在外打工的2万元积蓄和向民政部门申请的1万元产业扶贫贷款,全部拿来购买鸡苗、搭建鸡棚,开始了规模化养殖。

  创业路是艰辛的,毫无养殖经验的王启炳刚开始创业便遇到了困难。

  王启炳购买了300只鸡苗,搭建起简易的鸡棚,开始养殖。但是,“从来没养过鸡,养了没多久,鸡就因为病毒感染、天气寒冷等原因死了100只左右。”王启炳说,当时他都想要放弃了,但想着孤苦伶仃的弟弟,唯有继续坚持。

  养鸡是一门技术活。2016年上半年,驻村干部走访王启炳家,在了解情况后便安排了乡畜牧站的专家为他培训,并免费提供防疫。

  “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对于刚办鸡场的我来说,必须要大量的学习。”很长一段时间,王启炳常去村里的农家书屋查询养殖方面的资料,到乡上的农技站参加技术培训班,从品种选择到管理经验,他都一一记在笔记本上,记在心里。

  “我当时就感觉土鸡养殖这行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能够做大做强。”有了专业的技术指导,王启炳的养鸡场办得风生水起,2016年底成功出栏土鸡500余只,实现1.2万元纯收入。

  现在,王启炳养鸡已是越来越顺手。今年初,他成立了“启炳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建设林下放养场15亩,建成标准化鸡舍300平方米。预计年出栏土鸡2000只,实现收入16余万元。

  “今天,我终于活出了个人样来!”王启炳说,是养鸡让他绝地逢生。

  如今,只要提起王启炳,村民们都为他竖起大拇指。“‘小人物’干‘大事情’,王启炳就我们的一面镜子。”村支部书记刘友志说,看到自力更生的王启炳,村里不少贫困户受到激励,也开始自力更生谋发展。在王启炳的带动下,如今,全村有16户居民也发展起了养殖业。

  “现在养鸡场越办越大,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下一步,就是为弟弟找一个好媳妇咯!”王启炳露出朴实的笑容。(王军 张一民 周星宇)

无标题文档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