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全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以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以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市场主体繁荣和市场秩序规范,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抓好营商环境改善
强化制度供给保障
推动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与产业促进政策、创业创新政策等形成叠加效应,持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激发市场活力,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是全市工商、市场和质量监管部门下半年的重大工作内容。
记者了解到,为解决目前群众反映的各类证照数量过多、简政放权措施协同配合不够等问题,市工商局将加速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证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把更多的涉企证书(事项)直接纳入营业执照,以‘减证’推动‘简政’,有效降低市场主体创设的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多证合一’打通了信息‘孤岛’,有效实现协同共治,推动信息共享。”据悉,目前已初步确定将二十余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从而大幅度缩短企业从筹备开办到进入市场的时间。此项改革将在今年10月1日前启动实施。
身份证丢了被人捡去注册公司怎么办?登记的营业场所找不到人怎么办?这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在下半年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实施后将迎刃而解。此项改革将真正实现企业登记全程“不见面、无纸化”,从申请、受理到核准、发照、公示都在网上运行,企业无需再递交书式资料,也不用再受“往返奔波之累”。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线网上实名身份认证,将有效防止身份证被他人冒用骗取登记。它还能将申请人自行填报的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与住建部门房产信息进行比对,避免经营场所虚假登记等问题。据悉,我市将在年底前逐步实现所有类型企业的设立、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的网上办理。
以企业信用监管为核心
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机制
在“多证合一”、“先照后证”、放宽企业经营场所限制等“宽进”新政为创新创业带来便利、注入动力的同时,如何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严管”机制,是成都工商的又一重大工作任务。
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确定‘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基本原则,工商部门首先就是要全面履行‘双告知’职责,一是告知申请人需要审批才能经营的项目和相应的审批部门,二是告知同级相关审批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信息,信息的共享和互换将有效支撑各审批、主管部门根据职责做好后续监管工作,防止出现监管真空。”其次,工商还在积极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新模式的实施,每年按照市场主体不低于3%的比例抽取企业,随机分配执法人员,对企业的公示信息、经营行为等进行“体检”。据悉,今年上半年,市工商局在综合执法定向抽查工作中,共抽查包括钢材、化工等生产类企业、已办理环保类许可的企业、已被取消融资性担保或小额贷款业务资格的企业共计2549户,发现存在问题企业553户,目前已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和责令整改。
目前,成都工商正着重转变监管方式,强调发挥社会诚信体系的力量、依托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不断创新信用监管、智慧监管、协同监管机制方法。今年下半年,将按照《关于开展企业事中事后监管社会共治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推进企业信息共享,推进市场主体信用积分体系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以及第三方机构等市场力量参与市场监管。成都自贸区内还将试点企业网上信用承诺、企业信用档案制度管理和企业预警等 “三段式”市场监管方式。
本报记者 王雪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