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频道 四川新闻频道 成都新闻 四川新闻频道 市州新闻 四川新闻频道 本网原创 四川新闻频道
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  区县快讯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竹丝细捻、竹篾轻分 青神竹编带动群众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http://www.newssc.org】 【2017-09-26 09:1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推荐阅读

赤壁怀古 (眉山市文广新局供图)

  四川新闻网眉山9月25日讯(刘清华 记者 熊强 摄影报道)“青神的竹编、千年的底蕴,眉山转身只为你倾国的纯真;竹乡竹品、竹风竹韵,巴山的夜雨看到你不染俗尘。”一首《青神竹编》,道出青神竹编的悠久历史, 经过千百年的薪火相传,心灵手巧、勤劳智慧的青神人的竹编工艺不断提高,竹编文化积淀深厚。

  据了解,从2000年至今,青神竹编共生产百万件竹编书画艺术珍品,竹编帽和竹编包装创新出8代60多个新品种,销往国内外市场,每年销售额约3亿元。青神竹编已从2000年的一个竹旅公司和10家作坊,到现在已发展到4家公司和100多家个体作坊。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00人发展到30000多人,带动全县农村从事竹编及竹制品加工业专业户5000多户,解决2万多留守妇女及残疾人等就业问题,人平纯收入3万元。

竹编小动物(眉山市文广新局供图)

  在青神竹编的传承发展中,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创新保护方式,强化工作举措,坚持生产性保护,有力地推动了青神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成效:带动2000多农户、5000多农民走上致富路

  竹子象征生命的弹力,寓意长寿、幸福。竹子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竹节竹品,文人墨客笔下对竹的赞叹和褒奖不胜枚举。

加纳培训班(眉山市文广新局供图)

  2016年,第九届中国竹文化节在四川眉山青神县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的嘉宾、驻华大使、外宾夫人、国际竹藤组织、国家、省、市、县及竹编企业300余名嘉宾参加会议。第九届竹文化节的召开,是青神、眉山乃至四川的大喜事,更是一次提振青神竹编产业、传播竹编文化、打造竹编旅游的高峰会。

  青神的竹文化、竹产业、竹编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数近二、三十年。2008年,青神竹编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成为眉山市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如今,世界顶级的竹编艺术作品,传承最广的竹编艺术,最先进的竹编产业、挖掘最深的竹编文化均在青神。在一个不到20万人的小县,青神从事竹产业的人口超过30000人。2015年,这个县的竹产业达16亿元。中国第一个以竹为主题的湿地公园在青神诞生;4A级国际竹编艺术展览馆、竹产业孵化园建成投入使用,中国竹编第一村的产品通过电商,源源不断销往世界各地;世界产竹的国家,接连不断地派员前往青神学习取经,青神竹编技艺,传遍了世界各地。

  据了解,在青神,竹编已从家族传承发展到社会传承,从大师级到大师首席弟子再到多面包括设计、编织、研发等的传承人培养。

  陈云华,青神县竹编协会会长,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的传承人。在竹编技艺传承培训方面,陈云华被业界称为中国竹编艺术的“孔子”。 1984年—2016年,陈云华等竹编传承人在国内外共办初、中、高级竹编艺术培训班500多期,培养竹编人才18000多名,其中有的从事竹编生产,有的办起了竹编企业。

传艺(眉山市文广新局供图)

  目前,青神竹编有省、市、县传承人25名。近年来,先后为国内6个省、市,川内20个市、县培养竹编初级、中级技术人员13000多人。

  从2000年至今,青神竹编共生产百万件竹编书画艺术珍品,竹编帽和竹编包装创新出8代60多个新品种,销往国内外市场,每年销售额约3亿元。青神竹编已从2000年的一个竹旅公司和10家作坊,到现在已发展到4家公司和100多家个体作坊,带动了2000多农户、5000多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从业人员从2000年的200人发展到30000多人,带动全县农村从事竹编及竹制品加工业专业户5000多户,解决2万多留守妇女及残疾人等就业问题,人平纯收入3万元。

  通过开展竹编文化论坛和参加国际非遗节、博览会、非遗展示会等各种宣传展示活动,极大提高了青神竹编保护的意识和积极性,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先后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民间竹编艺术之乡、国际竹藤网络中心培训基地、国际竹藤组织竹手工艺培训基地、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基地等称号。品牌影响在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在青神,竹子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在不断向外延伸。依托青神竹编,青神创建了以竹艺教学为主的“川南农村社区学院”、完成了10万亩竹基地建设,建成了集竹艺、文化、旅游、培训、竹编博物馆为一体的国家级AA级旅游景区,获四川省AAA级旅游购物点认证。

 

中国竹编非遗传承人教外国友人竹编工艺

  传承与发展:“政府主导+工艺创新+人才培养”,青神竹编工艺更具生命活力

  青神竹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将青神竹编的保护与发展纳入“十三五”规划,加大对青神竹编的生产性保护力度,全域动员、整体联动、整合资源、形成保护合力,推动青神竹编走产业化、市场化道路,力争在“十三五”时期将竹编产业做成产值过百亿、带动百万人就业的“双百”产业。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将项目保护经费纳入两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用于竹编的研发、交流、教学、展示展演等保护传承活动。

  青神竹编已然成为青神县,乃至眉山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近些年来,青神竹编不断坚持工艺创新,拓展发展空间,目的就是要让青神竹编这张名片叫得更加响亮。在面向市场的设计关上求突破。加强与高校、专家的合作,挖掘青神竹编的文化内涵,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生活元素,不断研发制作出让广大消费者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耐欣赏、可实用、能收藏、能升值的竹编工艺新品。在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上求突破。从形体上分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两大类;从技艺上分低、中、高、精四个档次;从功能上分生产用品、生活用品、观赏品三大类。使传统的竹编工艺实现多样化、市场化。

竹编白鹭、公鸡(眉山市文广新局供图)

  如何让青神竹编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眉山市、县两级政府在人才培养上面,下足了功夫,通过注重人才培养,增强青神竹编的传承能力。通过抓授徒传承,鼓励和支持竹编传承人从年轻人中选拔爱好者,言传身教,培养竹编传承人,夯实传承基础;通过抓培训传承,结合国家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16-2020)》及省厅相关培训工作计划,拟定眉山市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开展技能培训和组织传承人参加国家文化部、省厅在各大学举办的高级研修研习班学习,帮助传承人开阔眼界,提高技艺创新创意水平。

竹编工艺品

  同时,为搭建交流平台,扩大青神竹编的对外影响力,眉山市县两级政府还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不断加大青神竹编保护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鼓励和支持商业网站与相关专业网站设立青神竹编非遗产品销售平台,帮助企业推介传统工艺产品特别是创新产品,扩大非遗产品的社会认知,让企业在市场需求的变化中检验和改进自己的作品与产品。

相关新闻
[记者 熊强 编辑: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