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页
四川 | 原创|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女性| 图片| 太阳鸟时评| 市州联播| 财经| 汽车| 房产| 旅游| 居家| 教育| 法制| 健康| 食品| 天府新区| 慢耍四川
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新闻热线:028-85171608 QQ:2226834809

一个贫困户的脱贫路

2017年10月17日 16:50:52
来源:四川新闻网
杨镘玉 编辑:王莹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7日讯(实习生 杨镘玉)10月17日下午,此时天色渐渐暗了,理县下孟乡清流村的杨勇国背上背篓,拿着镰刀出门了,他要上山给他猪圈的六头肥猪和一头母猪打上第二天的“口粮”。

  “灰灰菜和花花菜,猪儿最爱吃,拌食的时候要玉米面和猪草一样一半。”这是他多年养猪得出的经验。

  猪圈的后面是一片白菜地,在不远的山坡上还栽有200多株红脆李,猪粪通过管道直接到田边粪坑堆肥,圈养的30只土鸡正在啄食……杨勇国说,“明天就有老板来收白菜,差不多能卖三四千元。等到年底卖四头肥猪,差不多也有近万元收入。”

  今年47岁的杨勇国,患有慢性肺病,妻子也有一点精神问题,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活,女儿尚在念高中。这些年他们长年以种田为生,加之看病买药,一家人过得十分艰难。2015年, 杨勇国一家三口因病因学被确认为建卡贫困户。

  “最艰难的时候吃米都愁,米缸见底了,才到处借钱买米下锅,田里出产的庄稼仅够一家吃穿。”几年前,杨勇国还在为家里的生计发愁。因为身患肺病不能从事重体力活,外出打工没人要,在村子里大家都避着他躲着他。

  如何帮助杨勇国尽快脱贫致富,成为清流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的心事,在多次入户走访调查后,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单位帮他理清了脱贫思路,首先要解决病和学的问题,然后才是谈如何利用不多的土地脱贫致富的问题。

  争取公益性岗位、联系社会帮扶、纳入慢性病救助……

  村里为其提供保洁员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能有两三百收入,村里有工程也优先考虑使用他的小四轮投工投劳;吉祥谷国际大酒店为其女捐资12000元,按每月500元的标准转帐至其帐户,直至高三毕业,并承诺以市场价上门收购他家的农副产品,以保证其销路不愁;“泰康生态养殖”为其提供子母猪,并提供养殖方面的技术服务,肥猪可自行销售,也可公司回购……

  杨勇国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没文化,就是勤勤恳恳,他觉得扶贫干部的思路对他确有实实在在的帮助,按照脱贫计划,他把家里原有的圈舍扩大,新增两个圈舍,养起了母猪,剩余的钱再购买了6头生猪,他还把家里仅有的三亩多地整理出来,种上了农业畜牧和水务局提供的200余株红脆李树苗。

  在杨勇国家,新买的冰箱和消毒柜特别显眼,他说,这几年他一直吃药控制病情,但肺病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是通过唾液呼吸道传染,在村医的宣传下,他开始注重个人卫生,不随意吐痰,不与人共用碗筷。如今生病住院、买药都能报销,他便用今年卖花椒的钱买了冰箱和碗筷消毒柜。

  “年底卖猪的钱,我要把旁边这个角落修成一间小屋,开成小卖部。明年母猪就可以产小猪崽,我还要多种植点玉米,这样猪崽的口粮也有了,一年年这样发展,很快我就可以脱贫了”。除了养猪,杨勇国对未来生活还有新的打算。

  在清流村,和杨勇国一样的贫困户还有6户,他们有的发展种植业,有的发展养殖业,大家对今年底脱贫充满了信心。

  “这些猪儿子就是我脱贫的希望,也是我致富的希望。”杨成武家的母猪前不久刚下个八个猪崽,他还准备明年扩大圈舍,多养几头母猪,办个养猪场。

  据了解,清流村地处理县下孟乡2000多米的高半山, 是典型贫困村,全村64户292人,其中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政策兜底、医疗救助、社会帮扶等,已脱贫9户。2004年以前,清流村被叫着“邋遢寨”,那时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文明新村,寨子内干净整洁,硬化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的门前,路灯照亮了寨子的每个角落,新修的村民活动室和村小宽敞明亮,图书、羽毛球、篮球设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通了水用上了电。从家里到村内,整个村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硬化了十多公里的机耕道,解决了村民们果蔬运输难的问题,让每个清流村的村民喜在心里。

  “以前砍白菜全靠肩挑背扛,费时费力费工,现在好了,车子可以开到地边,节约了很多人工。”村支部书记王建新对清流村的变化深有感触,“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村能够有这样的变化,是党的的政策好,改变了我们。村容村貌美起来,村民向住幸福生活的信心更强了。”(通讯员:罗蕤)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