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前三季度成都金融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30日讯 年初以来,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准确理解稳健中性的政策内涵,认真执行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牢牢把握“稳”这个关键前提和“进”这个关键目的,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成都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截至9月末,成都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3.5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23.20亿元,同比增长7.74%,各项存款余额居副省级城市第四位,创新科技融资模式的“科票通”得到了李克强总理肯定性批示;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90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148.76亿元,同比增长13.90%,各项贷款余额在副省级城市中仅在深圳之后,位列第二。
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农村金改模式。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6047亿元,同比增长12.5%。成都统一的“农贷通”平台系统正式上线运行,2家银行实现系统对接,上线以来13家金融机构成功实现线上对接,实现线上和线下融资28.3亿元。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质)押173.8亿元,其中“两权”抵押贷款16.4亿元。全国首单涉农投融资平台中期票据完成首期2亿元发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吉炳轩、人总行副行长陈雨露、国务院和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先后来蓉专题调研农村金改,国务委员杨晶对此给予肯定。组织辖内彭州支行及成都农商银行参加由世界银行等主办的国际研讨会,交流彭州农产品仓储质押融资经验。
与此同时,融资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稳增长、调结构力度增强。在蓉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市场主体,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深入推进产融结合,加大对工业、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全市工业贷款余额4969.1亿元,增速高于全省3.5个百分点,支持补短板力度增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694.1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市平均贷款增速3.6个百分点;9月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不含票据贴现、个人住房贷款利率)5.68%,较年初上升32个基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利率持续攀升,金融对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力度不断增强,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显现。
金融平稳运行为自贸区成都片区建设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该部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所辖天府新区片区临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临铁优势,不断加大金融对自贸区建设的支持力度。该部主动加强与双流区的衔接,6月1日签订《关于协调推进成都自贸区双流片区金融创新工作的合作备忘录》,明确从5个方面就自贸区金融创新进行深度合作,重点启动了航空金融创新有关工作;联合青白江区举办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金融知识宣讲会,向100多家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讲解自贸区金融政策、外管业务、跨境人民币等金融知识。所辖双流支行指导辖内13家商业银行机构对50余家企业开展了上门营销和政策宣传。建设银行通过银行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对外宣传成都自贸区,组建招商引资服务团队;中国银行加强与自贸区重点客户对接,量身推荐金融产品和优惠政策;工商银行双流支行推出跨境融资产品--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资金,通过与境外机构联动,已成功为成都航空有限公司引入低成本资金2.42亿元,农业银行整理多种重点产品,形成第一版自贸区产品手册,并纳入招商配套服务方案。与此同时,重点围绕“降门槛、降成本、提效率”和自贸区片区金融开放创新需求,9月30日出台了《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片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与此同时,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如通过率先设立自贸区专柜、开发上线账户资料影像管理系统,进一步简化自贸区企业办事流程,为符合制度要求的自贸区企业办理核准类账户业务开辟绿色通道和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电子化服务,账户开立行政许可在资料完备的情况下实现立等可取,仅一项就节约2个工作日。通讯员: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 张静、刘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