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高品质宜居环境 让市民生活更和谐安逸

2017年11月23日 09:57:45 来源:成都日报
编辑:张皙

在武侯区玉林街道大师传承堂内,藤编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这为成都市推进城市工作和社区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带来了新指引。

  成都向来是兼具生活品质和居民幸福感的城市之一,这是成都重要的城市特质,也是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基础。未来,成都将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努力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党建引领社建

  打造社区治理新名片

  昨日下午,在武侯区玉林党群服务中心创意工坊,正在进行一场妙趣横生的插花课程。玉林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玉林的创意工坊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手工艺课程,除了花艺,还有精心设置的木艺、陶艺、布艺、皮艺。

  据介绍,“创意工坊”是由成都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党支部认领的“创意工坊”项目,是推动辖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微基地,可以为辖区“双创”企业免费提供平台及活动场地,带动辖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玉林街道党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关于城市基层党建要求,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共建共治,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作为贯穿社区发展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玉林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在这一路径下,街道党工委将2800平方米的玉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整合打造为“一园九室一空间”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体,为辖区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公益性的服务。

  其中,“美天小超”是街道党工委和美天培力公司党支部的一个党企共建项目,主要为来中心学习、休闲的党员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同时,这里也是玉林辖区党员服务积分的兑换处,党员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双报到”认领项目,开展志愿活动获得的服务积分,可以在此兑换大米、日用品、电影票等物品,实现对党员公益服务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奖励。

  街道党工委和成都市图书馆党总支、武侯区图书馆党支部共建的“两味书屋”,由市、区图书馆免费提供书籍,辖区党员群众均可在这里免费借阅;由玉林街道党工委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党委、成都武侯普罗米综合门诊部党支部共同创建的“公益性口腔疾病防治科普基地”——爱牙馆,每天会有牙博士在这里为辖区居民提供牙科咨询服务,每月还会有华西口腔专家到现场进行一次知识讲座和一次义诊活动,为居民检查牙齿,有针对性地提出牙齿保健、治疗建议。

  同时,积极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行业、技术、专业优势,在社区建立“四点半学校”“长寿食坊”“家庭医生工作室”,有效解决辖区居民子女托管、老人就餐、居家养老等难题。

  社会共治

  构建共享新格局

  日前,一场以“水井坊宗麦乡一家亲,脱贫攻坚心连心”为主题的义集活动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举行。结合对口帮扶炉霍县宗麦乡脱贫实际,街道党工委联合驻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现场捐资捐物共近5万元,活动现场还发出倡议,为宗麦乡贫困村集体经济培育、贫困家庭增收、贫困人口就业等方面给予帮扶,达到了“加强党员教育、丰富党日活动、推动扶贫攻坚”的预期效果。

  这是一场以党建引领,联合社会组织推进社区治理的又一次尝试。记者了解到,水井坊街道3年来共投入100万元,培育孵化社会组织53家,并且创新社会组织承接购买服务“四公开”和党群服务“红马褂”模式,在推进社区治理中鲜明亮出党的旗帜、亮出党员身份,增强群众获得感,凝聚党心民心。

  “辖区有4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党工委针对驻区组织形态多样,辖区群众需求多元的实际,坚持以党的建设固本强基、引领发展,构建‘一核多元,共治共享’的社区发展治理新局面。”水井坊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水井坊街道坚持组织引领,在创新发展中夯实根基,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格局。街道率先成立社区公共服务站,剥离社区党委行政职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党建、居民自治、社会服务上来。目前,省民政厅、市工商联、阳光兴业公司等驻区单位都纳入了街道区域党工委,优化区域议事决策、联席会议、轮值主席等制度,提升区域党建的参与动力。同时,街道在社会组织分类成立党建联盟,实现组团发展。目前,辖区院落党组织覆盖率达100%,“两新”组织覆盖率达80%以上。

  在活动阵地上,水井坊街道大力推进锦官驿、水井坊、时代8号等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便捷化、智能化、集约化的3000余平方米“社区党务政务服务超市”,以党建引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和自我服务,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党建引领下,近5年来街道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项目达32个,购买资金达286万元,撬动800余万元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引导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活动200余次,提供政策咨询、上门办件等服务2.3万余人次,办事群众对服务满意率达100%。

  梦想发声

  坚持党建引领

  建设高品质

  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必须抓住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加快转变特大城市发展治理方式,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

  城市工作和社区治理不是简单的维护社会秩序。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是一门管理学问,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一个基本要义是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基层、植根于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群众依法管理基层社会事务,实现党领导社区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区治理。实践证明,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好了,才能为加强和完善社区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在全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现场推进会上,成都也明确要准确把握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特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把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作为城市发展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和治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础作用,更加强调共治共享,深化完善“一核多元、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机制。要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新路径,坚持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和机制引领,以党组织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核心,以科学的组织动员体系、法治的管理运行体系、精准的引领服务体系、专业的人才支撑体系、严格的权责约束体系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城乡社区发展治理能力,为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都市将围绕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目标,把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贯穿社区发展治理的全过程,大力实施“五大行动”,不断夯实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底色,努力让“生活城市”享誉世界。

  城市筑梦

  出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

  用3到5年时间

  推进“五大社区”建设

  目前,成都有城市社区788个、涉农社区1079个、村2471个。近年来,成都市坚持“还权、赋能、归位”的核心理念,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进一步加快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促进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都在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上作出加强“五个转变”、实施“五大行动”、构建“五大体系”的重要部署。

  在此基础上, 9月20日,成都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改革方向和推进策略,为新形势下开创成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局面提供了重要遵循,是成都市委、市政府探索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顶层设计。

  《意见》以“五大社区”“七大机制”“四种能力”建设为重点,细化“30条”具体措施,以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为总体要求,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总揽,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导向,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为目标,努力探索一条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规律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新路径。

  尤为重要的是,成都明确了未来社区发展治理的主要目标:要用3到5年时间,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元参与、共同治理、共促发展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努力建设舒心美好、安居乐业、绿色生态、蜀风雅韵、良序善治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本报记者 粟新林 陈方耀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