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疾控专家: 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染艾滋病 对感染者不歧视要关爱

2017年11月28日 16:14:46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 刘佩佩 编辑:姜兰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22日讯(刘宇 记者 刘佩佩)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提前采访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控制所主任医师李恬,为网友科学解读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防治。据介绍,生活中有些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如接触感染者用过的办公用品、电话机、桌椅、餐饮具、卧具等。与家人、朋友一起旅游度假,甚至照顾和护理时,只要遵守预防艾滋病的卫生规则,也不会有感染的危险。因此,公众不用“谈艾色变”,对艾滋病患者不歧视,要关爱。

2017年10月中国疾控中心、四川省疾控中心赴东坡区复兴乡西湃村考察艾滋病防治工作

 

川剧下乡启动仪式现场群众讨论艾滋病防治知识

 

四川省疾控中心走进工地宣传防艾知识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有三种

  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医学全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HIV病毒侵入人体,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死亡。艾滋病病毒结构简单,呈球形,直径约120纳米,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感染者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有三种:

  1、性接触传播。

  HIV存在于感染者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性行为很容易造成细微的皮肤粘膜破损,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无论是同性、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动时,由于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细微破损,这时,病毒就会趁虚而入,进入被感染者的血液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壁更容易破损,所以肛交的危险性比阴道性交的危险性更大。

  2、血液传播

  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移植感染者和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或共用被HIV污染的针头、剃刀、牙刷等,也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3、母婴传播

  感染了HIV的妇女在妊娠及分娩过程中,可能将病毒传给胎儿,感染的产妇还可能通过母乳喂养将病毒传给吃奶的孩子。

  艾滋病病毒人体外生存能力差 日常生活接触一般不会被传染

  那么,在日常生活接触中,会不会被传染上艾滋病呢?据四川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外生存能力差,不耐高温,抵抗力较低,离开人体不易生存。常温下,在体外的血液中只可生存数小时,对热敏感,在56℃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即使是实验室环境中用于实验的比人体血液和体液浓度高得多的病毒,在干燥几小时后,活性下降99%。因此,除实验室环境外,含有HIV的离体血液造成感染的几率几乎为零。HIV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在外界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即使在含有HIV的血液和其它体液中也同样如此。因此,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等日常接触一般不会传播。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一些途径是有传播艾滋病的风险的,应尽量避免。

  1、日用品管理

  不要与他人共用可能引起皮肤、黏膜破损的个人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指甲刀、眉刀等。

  2、做好家庭内清洁与消毒

  艾滋病病毒抵抗力不强,不耐酸,稍耐碱,对热中度敏感。离体后的艾滋病病毒抵抗力很弱,几乎所有的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均可将其灭活。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的消毒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食具消毒:餐具用常规的洗涤方法(用热水加市场上出售的餐具洗涤剂)洗涤已经足够了。碗筷、茶杯等可以进行高温消毒,一般煮沸30分钟。家用物品、家具及玩具等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喷洒和擦洗。

  洗手间、坐式马桶及其他用具的清洁:没有必要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用过的坐式马桶、便盆或尿壶等进行特殊的消毒。他们每次使用后,应对马桶内侧溅上的污物仔细刷洗。他们使用的便盆或尿壶也应随时清洁,在向厕所内倾倒排泄物时,注意不要溅洒在外面。如不小心泄漏在外面,撒上固体漂白粉,并用卫生纸擦净,再用水冲洗。

  血液污染物品:重复使用的物品应煮沸30分钟或于含氯消毒剂溶液(如“消毒片”、“84”消毒液、消洗灵)、碘伏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

  内衣裤、污染的衣服、被褥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在漂白粉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用常规方法洗涤。在洗涤时,应将被污物污染了的衣物和其他衣物分开。对于化纤、绸缎等不能煮的物品,可将其放在太阳下曝晒,或在含氯消毒溶液中浸泡30分钟后,用常规方法洗涤。

  因此,如果身边有艾滋病患者,我们应该不要歧视,而是更多的关爱。

  艾滋病目前无疫苗 做好以下几点可预防

  据介绍,目前艾滋病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也没有治愈和彻底清除体内病毒的有效药物和方法。艾滋病按病程通常分为三期,即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感染期约6周左右(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4周,大多数病人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病人常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症状。

  艾滋病高危人群通常是指有艾滋病传播高危行为的人,高危行为,在艾滋病流行领域的定义被认为是:凡是能使某人或某群人感染艾滋病的行为就称为高危行为。常见高危行为如下:与不了解的人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性交(阴道交或肛交)和口交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共用注射器和针头静脉注射毒品;医疗行为中输入受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消毒不严格的器具进行医学注射、手术及拔牙;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公用器具做损伤皮肤、黏膜完整性的美容、纹身、修脚;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破坏皮肤、黏膜完整性的行为等。

  因此,为了预防艾滋病的发生,大家应该洁身自爱,做好以下几点:不发生夫妻之外的性行为和同性之间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禁止吸毒;使用清洁针具,不使用未经消毒或消毒不完全的针具穿耳、修脚、纹身、纹眉、纹眼线等;不要输用未经检测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感染艾滋病的育龄妇女,如果生育必须采取医学措施。

  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疾控中心获悉,通过这些年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四川省艾滋病高危人群相关危险行为明显降低,各类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

  艾滋病患者不要怕 国家有这些关怀政策

  四川省疾控专家提醒,怀疑自己患上艾滋病要及时到相关机构做检测,被确诊后,也不要害怕,目前国家对艾滋病感染者有“四免一关怀”政策,四川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执行,积极治疗病人,关爱感染者。首先,根据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4版)规定,所有HIV感染者,无论CD4水平(艾滋病检验的一项指标)多少,均可接受抗病毒治疗。

  “四免”: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一关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图片由四川省疾控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