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桥一路”架起山沟里的新希望

2017年12月06日 10:05:1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皙

  11月30日,记者驱车沿着宽阔的村道驶进万源市铁矿乡西部的泥溪沟村,重峦叠嶂间,俨然穿行在一条风光秀丽的景观大道。这一天,“90后”第一书记唐有全起了个大早。

  在达州市政协的帮扶下,泥溪沟村的雷竹产业即将落地。唐有全当天主持的村民代表大会有个重要议程,讨论雷竹专业合作社的章程,特别是专合社和村民的利益分配机制。

  产业,对一穷二白的泥溪沟村来说,曾经是个陌生词。群山给泥溪沟村带来了绮丽风光,但也圈住了山里的人。全村没有几块像样的平地,八成以上土地坡度都在35°以上;560余户村民沿着V字形的河谷分布在两岸的山坡上,九成以上村民住在土坯房、木架房。

  村委会距包茂高速铁矿乡出口只有10公里,但一条2.5米宽、山崖边打出来的连接碎石路,几十年驾龄的老司机开着也心发慌,出行依然是难题。河谷两岸没有一条连接的漫水桥,贫困户刘大奎回忆,以前住在对面山腰,出个门又要过河又要爬山,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村里的公路边;河沟涨水,孩子们就没法上学。

  村里人一直过着传统农耕生活,交通和信息闭塞,到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仅有1600多元。

  2016年,在达州市政协及五家帮扶单位的努力下,村社公路改造硬化工程完工。2.5米宽的村道被拓宽为4米,靠悬崖路段安上了防护栏,还打通了另一头与宣汉县新华乡的断头路;何家坝、张家坝两座平板桥也在规划实施中。

  “两桥一路”的打造,在泥溪沟村引发了化学反应。村民们透过基础设施的改善看到了希望。一些党员带头发展起了天麻种植、中蜂养殖等产业。刘大奎是2016年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选择把新家安在了公路边。最近,他有心壮大自己从前零零星星种植的香菇,专门买了摩托车,方便到城里跑联络……

  “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壮大产业才是泥溪沟村脱贫的根本之策。”铁矿乡乡长罗天美介绍,为解决贫困村民的产业发展问题,帮扶单位向泥溪沟村捐建起一所小鸡孵抱房,村里向贫困户发放鸡苗1350只,基本实现户户养土鸡。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还铆着更大的劲儿,想要引进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村里一片600余亩的坡地经过土地整理,最近被成都市一家食用笋企业相中。双方达成协议,近期雷竹种苗就要运到村里。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唐有全注意到,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很强,但一部分人担心竹子种下去一两年看不到效益,土地入股的方式有风险,只愿意流转土地,提前把流转金拿到手。

  如何打消村民顾虑,更好地发展壮大新生产业?夜深人静时,唐有全又在思考这一问题。

  记者 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