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安顺彝族乡打通“最后一公里” 提升幸福感

2017年12月21日 14:40:51 来源:雅安日报
编辑:李娉竹

老人们义务劳动,争取早日完成道路施工

平整宽敞的道路在果林中慢慢形成

  搅拌、运输混凝土,搬运石块,砌堡坎……

  12月10日,在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小水村的黄果柑林深处,十几位村民正忙碌着。

  大渡河畔,石棉县安顺彝族乡小水村的田园里,黄果柑挂满枝头,颜色也由青色逐渐变为金黄。再过两个月左右,石棉县的黄果柑就要进入收获期。

  “我们一直希望有一条路通往果林里,这样摘果卖果能更方便!”小水村3组汪贵强用铁锹将混凝土铲到堡坎上,细心地将混凝土抹平。

  十多位村民里,有老人、妇女,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

  今年80岁的汪贵强是队伍里年纪最大的。他说,通往果园的路原来是一处田埂,大约只有30厘米宽,一遇到黄果柑成熟的季节,村民们都需要一筐一筐地肩挑背扛,既费时又费力,还影响黄果柑的销售。

  安顺彝族乡乡长史呷介绍,在了解到小水村的情况后,该乡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一方面与村组干部一起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采用政府出一部分资金,百姓投工投劳的方式来解决小水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这条路,我们盼了好久了!”在修路现场,今年72岁的村民张世芳和姐妹们一起忙着搬运石头,男人们则在忙着砌堡坎。

  在现场,一个3岁的小朋友看着爷爷奶奶们忙碌着,也拿起铲刀有模有样地忙着。小朋友费力的样子,引来一阵阵笑声,给忙碌的老人们增添了一份乐趣。

  “修这条路,大家热情都很高!”小水村村主任郑书中说,全村在家的老年人们、妇女们都自愿前来投工投劳;很多外地打工的年轻人听说后,还主动捐水泥、捐工具等,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到修路中。

  张世芳说,因为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了老年人在家带孩子。每年到黄果柑收获的季节,因为交通的原因,摘果子卖果子成了最大问题。

  “路修通了,车就能直接开到果园里,我们摘果子卖果子就更方便了!”张世芳一边说,一边捋了捋满头的银发。

  据了解,新修的路段总长度虽然只有1000米左右,但分布在小水村1组、3组、4组等200多亩果园内,路通后将惠及小水村200多户农户1000余名村民。

  “解民忧,办实事是我们的宗旨。”该乡党委书记宋朝说,连日来,该乡党委班子会同村组干部分别前往安顺村、松岗村等村组,解决村民关心的饮水问题、生产便道等问题。

  宋朝说,该乡将继续以“学习十九大·践行十九大”为主线,以“走基层·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为载体,积极调动辖区居民参与到建设美丽安顺的行动中来,以实际行动推进石棉县委“1237”发展战略在该地落地落实,全面提高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