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开行融资支持兴建的天府新区兴隆湖生态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郭凯航摄

国开行支持建设的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工程。郭凯航摄
国开行融资支持的雅安至康

定高速公路项目。 藏高摄
坚持开发性金融方向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我国最大的中长期投融资银行,我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宗旨,以国家信用为依托,以市场运作为基本模式,以保本微利为基本原则,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四川分行)是国家开发银行在四川设立的唯一分支机构,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截至今年11月末,国开行四川分行资产总额达到6630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316亿元,已成为国家开发银行系统内最大的人民币贷款行,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领域、薄弱环节,都有国开行坚定支持的身影。
国开行四川分行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治蜀兴川战略部署,在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历史征程中,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的使命职责,紧密结合四川实际,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开拓创新,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国开行四川分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了4667亿元融资支持。□郭凯航
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扎实帮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开行四川分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扎实帮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去产能方面,严格控制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授信,推动川煤、二重等省内大型骨干企业改革脱困和转型发展,通过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省内优势产能对外合作。
去库存方面,在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项目,充分发挥货币化安置“棚改”贷款对消化全省存量商品房的突出作用,逐年提升“棚改”贷款货币化安置比例,避免重复建设。近五年投放的1513亿元“棚改”资金中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帮助全省房地产去库存16.3万套1380余万平方米。
国开行四川分行紧紧围绕四川省委、省政府治蜀兴川战略部署,在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的历史征程中,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赋予的使命职责,紧密结合四川实际,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开拓创新,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国开行四川分行累计向实体经济提供了4667亿元融资支持。□郭凯航
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扎实帮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国开行四川分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作用,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扎实帮助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
去产能方面,严格控制钢铁等过剩产能行业贷款授信,推动川煤、二重等省内大型骨干企业改革脱困和转型发展,通过支持企业“走出去”,促进省内优势产能对外合作。
去库存方面,在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充足的地区,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项目,充分发挥货币化安置“棚改”贷款对消化全省存量商品房的突出作用,逐年提升“棚改”贷款货币化安置比例,避免重复建设。近五年投放的1513亿元“棚改”资金中货币化安置比例达到50%,帮助全省房地产去库存16.3万套1380余万平方米。
去杠杆方面,加大专项建设基金投放力度,通过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尽最大努力缩短其注入实体经济时间差。积极拓展债券承销业务,发挥债贷协同优势,推动各种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在川试点,帮助实体经济降低融资杠杆,近五年组织各类债券票据资金达到449亿元。
降成本方面,坚持开发性金融“保本微利”机构定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国家专项政策工具、坚持优惠利率定价,打出债务置换“组合拳”,积极引导全省市场利率下行,多措并举让利实体经济。置换地方政府债务和其他债务399亿元。积极减免中间业务收费,发放人民币贷款平均执行利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
补短板方面,切实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职责,加大对脱贫攻坚、棚户区改造、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基础设施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助力全省补齐发展短板、民生短板。
有效保证重点领域资金需求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开行四川分行鼎力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四川“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推动落地实施,贷款发放突破1500亿元。基于大力支持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近五年,国开行累计向四川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交通领域投放资金1018亿元,全力助推四川打造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连接世界的综合交通运输立体网络体系,支持四川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基于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基地建设,近五年,国开行累计向锦屏、双江口水电站,凉山、攀枝花风电等40余个能源项目授信1314亿元、投放资金281亿元,支持的电力装机占同期在建的60%。基于倾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国开行充分发挥20年来在城镇化融资领域探索实践经验,助力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特色小镇等重点领域建设。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规划先行为切入点,鼎力支持成都首位城市发展,大力支持城市群发展。以川南城市群为例,近五年累计投放资金728亿元,大力支持川南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试点PPP和政府购买服务融资模式,为宜宾临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和泸州污水处理厂提供项目融资。基于积极助力产业升级,国开行坚持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目标定位,紧密结合“十三五”165项重大工程和《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向成都京东方、吉利新能源、海威华芯等高端优势产业提供大额资金支持,推动生态环保、健康养老、军民融合等领域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的同时,国开行四川分行也注重大力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在棚户区改造领域,切实发挥“棚改”融资主渠道作用。截至目前,国开行累计向四川省承诺“棚改”贷款2330亿元,投放资金1683亿元,贷款余额1416亿元,实施改造2437万平方米,惠及全省20个市州127个县区。在国开行的支持下,50余万户棚户区居民和大量农村贫困居民喜迁新居。在金融扶贫领域,国开行坚持“融制、融资、融智”的扶贫策略和易地扶贫搬迁“到省”、基础设施建设“到县”、产业发展“到村(户)”、教育资助“到户(人)”的金融扶贫路径,大力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向凉山州授信24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惠及12万名学龄前儿童,诠释了教育扶贫新内涵,开全国先河。为泸州市发行全国首支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收益债券20亿元,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扶贫内涵。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金额连续三年翻番,分别达到20万人次、22亿元,帮助近47.85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圆了“大学梦”,并在古蔺县开展全国中职教育助贷试点。在此基础上,国开行四川分行还将省政府奖励资金1534万元全部捐赠给古蔺、仪陇、北川、兴文等20个贫困县,用实际行动诠释开发性金融对脱贫攻坚的责任和担当。截至目前,国开行累计向四川投放扶贫资金1200余亿元,覆盖全部88个国省贫困县。
开发性金融在我国金融领域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为改善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实体经济结构失衡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开行四川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起点,国开行四川分行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好地将中央精神、国家政策与四川实际紧密结合,力争为全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加快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