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月17日电(王波)2018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个重要拐点。因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双积分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实施,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正逐渐在打开,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和性能也提出了更多高要求。因此,车企、零部件企业以及运营商需要对政策与市场的种种变化做出快速响应。值此新旧交替之际,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为主题,电动汽车资源网举办2018首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
在成都市与四川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电动汽车资源网的精心筹备下,本届高峰论坛自推出以来,得到业内的高度重视,昨日,在1000余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精英的共同见证下,2018首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正式拉开帷幕。
本届高峰论坛的主办地——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的背景下,成都市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不断加大投入,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水平。1月16日上午,成都市副市长刘烈东在会上表示,2017年,全市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20万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其中,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8000辆,实现产值67亿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4万辆,其中,2017年内推广2.2万辆;累计建成充(换)电站296座,充电桩9658个。按照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应用规划,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将达到10万辆,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全市又一支柱产业。
2018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将迎来重大变动。本届高峰论坛首先抛出政策话题,邀请到业内权威专家就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动力电池产业技术路线、智能与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等发表精彩的主题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理工大学吴锋教授在会上表示,高性能二次电池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作为一种高效、可循环使用的能量转换与存储方式,它已经成为未来一系列高技术发展中的重大需求,成为可综合缓解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技术途径,成为电动车辆、规模蓄电的重大应用的关键环节。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全世副主任在会上表示,技术路线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国家、政府、企业要选择正确的路线,才能把事情做好。
他认为,我国在技术路线的制定上没走错路。
他表示,在政府财政补贴退坡以后还能顺利生存且茁壮成长的企业,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具有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的自有知识产权;其二,能开发出在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产品要面对市场需求,而不是眼睛盯着国家的补贴额度;其三,有较强的资金运作能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王成副主任预测,2018年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05-120万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应该占当年的7%左右,2025年应该是达到700万辆的当年产量,市场份额占20%。
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会上阐述了新能源汽车为什么是未来十几二十年最具价值的投资。并对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发表个人看法,他认为一是财政预算是有额度限制;二是净化产业环境的风暴;三是扶优扶强;四是成本下降;五是非补贴因素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
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副秘书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技术总监王菊在会上表示,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不是竞争的关系,从长期发展来讲是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因为两种技术具有不同的优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车型和领域。
本届高峰论坛历时2天半,由2018首届中国(成都)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新能源汽车总工技术峰会、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第四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运营商与车企对接采购交流会、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金融峰会五大主题论坛构成,下设7大分论坛,近70场主题演讲,4场互动沙龙。会议同期还将举行第二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年度奖项评选颁奖盛典、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畅销车型展览会、电动汽车资源网(新能源物流车)运营总裁班成立暨第一期学习分享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