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交出2017年成绩单——
本报讯(记者 史晓露)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2017年实现新增注册企业1.92万家,其中外资企业211家,注册资本达2950亿元……1月23日,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管委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
在制度创新方面,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全面启动总体方案中的155项改革任务,重点推进了84项任务133个试验项目,形成“中欧班列多式联运一单制”等138个改革实践案例。其中,“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等3个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9个案例上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
一系列创新让改革红利得以释放。2017年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新设企业数等多项指标位居7个新设自贸试验区前列,市场主体快速增长。95%以上外商投资企业适用外商投资企业备案管理,进出口平均通关时间较2016年压缩比例分别达48%和44%。
国际开放大通道进一步畅通。2017年双流空港实现客运吞吐量49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64万吨,全市通过空港进出口货值达2746.5亿元,增长42.2%,占全市进出口总量的70%;开通航线315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04条,通航城市达220个,建成种苗、药品、冰鲜、水果等5大指定商品口岸。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居全国开行班列城市首位。2017年成都开行国际班列1012列,其中开行中欧班列858列,班列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2017年通过青白江铁路港进出口货值197.1亿元,增长3.6倍。
外贸进出口量强势复苏。2017年,成都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41.8亿元,同比增长45.4%,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跨境电商产业蓬勃发展。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推进,成都口岸已具备开展全品类跨境电商业务条件,成功争取到网购保税备货政策。6个线下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加快发展,聚集跨境电商企业200余家。
服务贸易创新成效凸显。2017年,全市服务贸易总额达968亿元,增长19.2%,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近100亿元。
成都国际经贸交往取得新突破,“中国-欧洲中心”启动运行,成为首个由地方搭建并得到国家部委和欧盟大力支持的对欧合作平台,来自38个国家的138家机构、企业提出入驻意向。
国际经贸合作成果丰硕。目前成都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建和筹建项目共计166个,涉及金额超过10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