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5日讯(董焦)“春回大地春光美,春送百姓鱼米肥,八方宾客聚一堂,桥头迎春到黄水……”2月4日,立春之日,为弘扬传统文化,双流区黄水镇举办了“政策面对面 新春暖民心”暨“一镇一特色·月月大舞台”第四届“打春牛”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当天,打春牛活动共分为6个环节,包含了牌坊迎春、春牛闹春、彩舞鞭春、百姓咬春、歌舞贺春、政策暖春等,吸引了上千人沿途观看。
7名外国友人参与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早上9时许,黄水镇古榕街口锣鼓喧天,“打春牛”民俗文化活动正式开始。执事礼官头戴官帽、身着官服登台,执礼官诵春文,恭迎春神,祈愿风调雨顺。
活动现场,一头用草和竹编的“春牛”摆放在中央,百姓们跟随执事礼官三拜春牛、春牛游行。在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中,几名外国友人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满脸欢笑,跃跃欲试,纷纷加入抬春牛的行列,学起了“舞步”。
活动中最有看点的是“彩舞鞭春”。“一鞭鞭打春牛头,米面满仓缸满油,二鞭鞭打春牛背,家业兴旺人富贵,三鞭鞭打春牛尾,日进斗金赛春水……”随着司仪一声声“令下”,外国友人手持用柳条做的牛鞭,“三鞭打春牛”、抢吉祥土、吃春卷……乐此不疲。

据黄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当天,共有巴基斯坦、乌克兰、南苏丹、加纳、刚果等国家共计7名外国友人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我今天之所以要带着子女来参加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了解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来自黄水镇的郭女士笑着说。
“打春牛”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增添了节日气氛,表达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也让广大市民忆起了流传千百年的农耕习俗,更提前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年年“鞭春”添彩头 打造黄水文化名片
“黄水年年打春牛,百姓岁岁添彩头。”自2015年以来,黄水镇与双流区诗词楹联学会联合举办“打春牛”这一传统民俗迎春活动,促进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文艺家之间的交流,并不断深入研讨川西民俗文化。
“太巴适了,一年比一年更热闹,我每年都会带着家人前来围观。”64岁的居民赵勇说,虽然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农民都“变”成了居民,但过去春耕播种依旧记忆犹新,尤其是每年的“打春牛”活动,意义非凡。
据悉,黄水镇以打春牛为契机,整合全镇党政机关和驻镇单位于当日开展“政策暖民心”活动和义诊,并将传统节日与“一镇一特色·月月大舞台”相结合,上演声乐、舞蹈、小品、朗诵、杂技、快板、魔术等节目,与民同庆、同乐。黄水镇相关负责人说:“希望依托四届打春牛活动形成的雏形,努力和提升打造成黄水镇一张具有深厚、持久的文化名片。”
此外,黄水镇在全年二十四节气也将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廉政、安全生产、就业推荐等多种宣传主题,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达到以文化人、宣传教化的目的,丰富当地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杨晓娇 刘贤虎 图片由双流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