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2月13日讯 2017年,人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全面贯彻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把握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形势任务,创造条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有基础、有能力、有市场、守信用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截至2017年末,全市小微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达4616.63亿元,同比增长10.22%,境内微型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502.16亿元,同比增长36.93%,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2.73个百分点,其合理信贷需求基本达到满足。
据了解,该部2017年受理48家金融机构和20家企业财政金融互动奖补资金申报,审核贴息资金合计3.56亿元,金融机构获得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1.66亿元,有效调动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20家企业获得直接融资奖励0.68亿元,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激发了市场活力。
运用“央行科票通”和“央行小贷通”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自开办央行科票通以来,截至2017年末,累计办理2780笔,金额83.62亿元,惠及成都市科技型中小企业83户,小微企业234户。累计办理央行小贷通17亿元,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优化审贷业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央行科票通”和“央行小贷通”得到李克强总理、国务院和人总行参事室联合调研组的充分肯定。围绕成都市2625户万家千亿小微企业融资重点培育名单,重点培育首贷户、小巨人、成长型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截至2017年末,成都市辖内获得金融支持的小微企业为1414户,贷款余额292.71亿元。
抢抓自贸区成都片区临铁、临空机会,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通过产品和服务创新,有效对接企业人民币结算需求。鼓励金融机构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一揽子”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方案,鼓励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投资。2017年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221亿元,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386.80亿元。2017年1508家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规避了汇率风险。各金融机构围绕自贸区客户升级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办理常规金融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产品组合,如中信银行推出“跨境宝”创新产品、工行为企业成功引入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低成本资金、建设银行大力拓展跨境“e+”业务等。
在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水平方面,该部积极引导在蓉金融机构设立小微企业信贷管理和服务专营机构,配置专职人员,从产品创新、管理指导、培训机制到创新奖励、费用支持方面均对小微金融进行政策倾斜。其中,农行成都分行确定5家支行为全省小企业业务发展重点行,成立8家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四川天府银行成都分行设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管理部门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机构全覆盖配备专职小微企业客户经理。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小微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开拓互联网金融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主要金融产品涉及银政类、银保类、银税类、民生类产品。工商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部积极运用“税务贷”“网上小额贷款”和“银政通”等新产品,2017年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为98.15%,较2016年末提高12.15个百分点。成都银行创新银政类业务合作模式,联合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与服务中心推出信息互联互通产品“易采贷”,向已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的供应商提供辅助其履行合同的融资服务。
据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在蓉金融机构将认真贯彻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精神,遵循金融发展规律,构建现代金融生态,加强“央行科票通”“央行小贷通”与财政、科技、产融、信用体系建设、政策性担保与再担保等配套政策措施结合,建立完善风险缓释和风险补偿机制,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加强金融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大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搭建多渠道、多层次政银企融资对接平台,精准支持优质诚信小微企业,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成都市小微企业水平。(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业管理部 贾晗、赵金国、刘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