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枇杷之源 寻根阳光石棉
——四川石棉万亩精品枇杷开锣上市

2018年05月04日 19:39:4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洪

  四川新闻网雅安5月4日讯(孙经纬 摄影报道)“石棉五月枇杷香,一城山水半城黄。”5月4日上午,“世界枇杷之源、寻根阳光石棉--2018石棉枇杷上市新闻发布会”在石棉县美罗乡召开。随着一声清脆的锣响,四川省石棉县的4.5万亩优质枇杷正式开锣上市。四川新闻网人气主播钢牙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共获得了137万的累积观看、168万点赞。网友反响激烈,纷纷表示一定要来石棉见识见识世界枇杷之源。

  石棉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大渡河中游,是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之一。县境内生态环境独特,自然条件优越,立体垂直气候明显,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水质纯净,是枇杷生长的最佳生态区。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枇杷专家和研究员等反复论证后,确认石棉县是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

  石棉枇杷具有投产早、丰产、病虫害少和耐储运等优良特性,果实大,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果皮橙黄色,有果粉,没有或果锈极少,皮薄、极易剥皮;果肉厚,汁多、细嫩、风味浓郁。在翌年4--7月成熟,可食部分占70%以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7%,具有良好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倍受消费者青睐,是“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石棉枇杷“中华名果”称号。石棉县也先后被授予“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晚熟优质枇杷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枇杷)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有机农业(枇杷)示范基地”等殊荣。

  近年来,石棉县克服地处山区、可利用耕地有限等不利因素,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三农”工作部署,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推进农业导向由增产向提质的转变,引导农业加快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已形成“5+N”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和“134”生态特色产业经济走廊发展格局。自1989年起,在政府引导下,该县丰乐乡、宰羊乡、美罗乡、迎政乡和永和乡等15个乡镇先后在海拔851—1700米的中高山区域开展枇杷规模化和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全县枇杷栽培面积达4.5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超1.5万吨,产值将超过2.5亿元,已成为石棉农民脱贫致富,持续增收的骨干项目之一。

  发布会上,中共石棉县委书记苟乙权致欢迎辞,邀请各方宾朋常来石棉做客“避暑避霾泡温泉,运动养生品美食,观光体验住民宿,露营摄影摘果蔬”。四川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王永清向与会嘉宾和记者介绍了石棉枇杷的品质特点,中国扶贫基金会善品公社渠道负责人张靖汶介绍了营销方略。来自深圳、重庆、成都等地的客商及物流企业与当地枇杷种植合作社等现场签订了枇杷销售合同等。

  苟乙权表示,采石棉枇杷,是初夏不可错过的祈福之旅。今年1月,石棉县成功注册了“枇杷伊寿宝”“黄果柑伊福宝”“猕猴桃伊禄宝”“核桃伊喜宝”等“宝宝系列”农产品商标,石棉农产品的品质得到广泛认同,来采品石棉枇杷,是一场不容错过的祈福之旅。游石棉山水,是初夏不可错过的品质之旅。石棉生态优美,民俗多样。王岗坪、孟获城、田湾河、公益海等多处风景名胜和贡嘎山、栗子坪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你遨游自然风景、生态氧吧;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川矿记忆博物馆可感受历史的厚重;松林湖水墨藏寨、蟹螺堡子藏式村寨可体验别样的民族风情;七里坝金果人家、“果色花香·美哉环线”乡村旅游可重拾田园生活乐趣。享石棉美食,是初夏不可错过的味觉之旅。石棉物产丰富,黄果柑、枇杷、石棉烧烤、大渡河鲜、坛坛肉、草科腊肉、草科鸡、三塔菌面、羊肚菌、彝族坨坨肉、藏族糌粑、石磨豆花、红军餐……数不胜数的石棉美食为五湖四海的朋友准备着一场味觉盛宴,热情好客的石棉人民期待各方宾朋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