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5月27日电 (杨勇 董媛媛)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日前随绵阳市委宣传部走基层来到安州区晓坝镇,感受当地为解决“插花”式贫困问题探索出“鼠标+锄头”新路子,在网络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效。据了解,安州区被四川省互联网协会确定为全省帮扶示范基地,晓坝镇成为市、区、镇三级共建网络扶贫示范镇。

半山腰上的旅居房。 杨勇 摄
据介绍,网络扶贫的实施,打通网路是关键,只有网络实现全覆盖,才能激发全民触网热情。目前,全区建设基站110个,布放光缆940公里,234个行政村4G网络、无线宽带覆盖率100%,11个脱贫村全部实现“三通一响”,90%以上贫困村或贫困户接入教育医疗、家电智控;以“农民网校”为载体,开展用网、党建、种养殖等技能培训150余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根据贫困户生产生活所需,因地制宜编制“农民网校教材”。借助教学系统,搭建起线上线下辅导网络教学法,为贫困户免费开展网店策划、网络营销等线上服务60余次,惠及2000余人。

有机土鸡养殖基地。 杨勇 摄
同时,采取“企业主导、市场运营、政府支持”的方式,以社会扶贫网为基础,建成了网络扶贫大数据中心及遍布全区的农民网校。以党建为引领,试点成立涵盖互联网企业、网络爱心人士的网络联合党支部,构建起网信牵头,社会组织、网民广泛参与的网络扶贫工作三支队伍;整合网络资源,搭建起贫困户信息查询的“大数据”中心,实现精准扶贫,一个贫困户一份情况清单,一张二维码,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借助网站、手机报、APP等平台,搭建“红色北斗”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引导和鼓励党员网民亮身份,形成“线上有网络、线下有场所”的党建网络工作方法,近4000网民爱心人士为约8000名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8020个。

汽车产业园。 杨勇 摄
此外,该区联合多家知名电商,组织贫困村参加“寻找最美乡村”“安州美丽四季”等特色网络展销,吸引上万游客来安州体验消费;通过整合资金5260余万元对全区村、组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整修、维护,确保到村到组道路畅通。采用重组、再分配资源,改变农村“小而散”的网店发展模式,建成邮掌柜便民服务站172个,村淘电商服务站点73个;依托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金字招牌,推广重大农事活动事前报告制度,指导贫困户运用网络建立播种、用药、收获一体的全程电子台帐,确保农产品禁用药物和违法添加物质检测合格率有源可查,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扫描二维码消费者可精准查询生产者、检验者及用药、施肥等内容,为“种得好”转向“销得好”提供坚强保障。
当天,采访团一行还前往花荄镇太平村有机土鸡养殖基地、沸水镇枫香村乡村田园旅居项目等处,实地采访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振兴、“四好农村路”建设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