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信守承诺 年迈老人搬出敬老院用四年时间还上3万借款

2018年08月27日 15:05:52 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陈洪

  唐开容,女,生于1949年9月,绵阳市安州区界牌镇金凤村9组村民。

  面对至亲至爱的离世和沉重的巨债,她本着“欠债还钱,坚守良心”的人生准则,多年来披星戴月,忍辱负重,坚持偿还债务。

  1970年,唐开容和同岁的文周友结婚成家,婚后育有一子,三年后小女儿出生。夫妻二人都是地道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清贫倒也幸福充实。

  1975年的一天,灾难初次降临在唐开容身上。那天,她像往常一样将一双仍在睡梦中的儿女留在家中,天未亮便与丈夫一同到地里干活挣工分。后来,不知哪来的火源点燃了家里的木板墙,火从屋外迅速窜进屋里,很快蔓延到孩子们正在熟睡的床上。四岁多的儿子从大火包围的床上爬起来拼命拍打房门,巨大的火势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吸引了邻居前来施救。最后,儿子被成功救出,困在床上的两岁女儿却被烧成重伤,经过两天两夜抢救还是不幸离世。

唐开容

  女儿没了,房子没了,夫妻二人咽下苦水,把儿子当做最大的希望,将其含辛茹苦抚养成人。谁知造化弄人,1988年,厄运再次降临在苦命的唐开容身上。18岁,本是奔事业前程的锦绣年华,她的儿子却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在那个连物资都相对匮乏的年代,医疗条件也较为落后,一纸白血病书几乎等于判了“死刑”。不到1年,唐开容的儿子就离开了人世。白发人送黑发人,唐开容如同经历了一场人生劫难,心如死灰,瞬间苍老了许多。

  为给儿子治病,唐开容不仅倾家荡产,还欠下了3000元钱的人生第一笔巨债。“女儿走了,儿子也走了,那时当真死的心都有,也想过不问世事,到庙里吃斋念佛。丈夫安慰我鼓励我,后面慢慢想通了,得好好活着,把好心人借给我们的钱都还了”。想起当年,唐开容眼含热泪。

  料理完儿子的后事,唐开容夫妇走上了漫漫还债路……

  种西瓜、种菜、养猪、养鸡、养鸭……为了还债,唐开容夫妇吃苦耐劳样样都干,虽然赚的都是小钱,但他们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几年后,唐开容父亲病危,她便回到父亲膝下尽孝大半年,直至老人入土安葬。

  为了尽快还债,唐开容决定外出打工。1995年,她来到弟弟在松潘茂县承包的小工地。每天清晨,她都忍着高原反应和恶劣气候带来的不适,去固定地点买一篓馒头背回工地,给工人们当早饭。早上,她随食堂的车辆一同去市场选菜、买菜,上午帮忙摘菜、洗菜,中午负责打饭、洗碗,下午帮忙看管工地小卖部……一年多时间里,她成了工地里的“万精油”,这个任劳任怨的大姐也深受工友们的敬佩。

  在弟弟承包的工地因投资方拖欠工钱而解散后,唐开容又去了江苏打工。做过饭店清洁工、干洗店洗衣工,干得最长的是保姆。90年代的沿海地区,她每月能拿到三四百元工钱。站稳脚跟后,丈夫文周友也来到江苏,在医院当起了护工。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们二人勤劳肯干,不久后便悉数还完了当初为儿子治病所欠的外债。

  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命运却再次将唐开容好不容易愈合的伤口渐渐拉扯开。1998年,丈夫文周友中风导致偏瘫,身体一侧渐渐失去活动能力,最终全身瘫痪。丈夫的倒下不仅意味着失去劳动力,更意味着高昂的医药费。治病开销巨大,付不起高昂的护理费她只得辞工在家亲自照顾,很快便花光了自己的积蓄和在亲朋好友处借的钱。为筹集医药费,唐开容唯有继续打工。最后,她自己留在江苏挣钱,将丈夫送回四川由专人照顾,把每月几乎全数工资都邮寄回四川,用于丈夫生活、治病。

  由于文周友病情日渐恶化,2008年唐开容返回四川亲自照顾丈夫。地震后,两位老人在政府的组织下住进了界牌镇敬老院,这段时间,体谅到他们家的困难,还钱的事“债主”们只字未提。在敬老院,唐开容帮忙清洗衣物、被褥,空闲时间照顾丈夫,大家也都对他们格外关照。在唐开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终究还是没能挣开命运的枷锁,于2011年永远的离开了她。丈夫走后,留给唐开容的不仅是伤痛,还有9万多元的债务。

  面对9万余元的巨额债务,64岁的她作出了一个让周围人都很吃惊的决定:搬出敬老院,打工还债。这个想法一开始受到敬老院负责人李长春的反对和阻拦,但唐开容十分执拗,最后李长春让唐开容的侄儿做担保,同意了唐开容的请求。

  因年龄太大,外出找工作的唐开容四处碰壁。最终,她在绵阳高新区一家商务酒店找到了一份保洁的工作。酒店的老板和同事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向她投来了敬佩的目光,老板给唐开容安排了相对轻松的活儿。几年来,唐开容每天的饭菜几乎都是馒头和咸菜,没买过一件新衣服,最值钱的东西便是家里那床厚实的棉被了。她一发工资,就拿出大部分来还账,只留下两三百元作日常开销。几年下来,她已经还债3万余元。

  唐开容在安州区界牌镇还有一处略为破败的家,酒店的工作稍有空闲,她就回家侍弄自己的3亩多田地,一年三季作物她一样都不落下。近七十岁的老人何苦这样为难自己?而她只是一句实诚话:种点粮食,不用花钱买来吃,节省一点是一点,其余的我还可以卖了钱拿去还人……

  多年来,她每借一笔钱都会记在本子上,总是害怕漏掉任何一笔。她说:“不管钱多钱少,不能忘了别人的恩情,不能负了别人的信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要还清剩下的两万多元欠款老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手脚都不灵活了,重东西也拎不动了。但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会努力挣钱。只有把欠的钱还完了,我心里才踏实”。

  好人寄语:只要自己还能动、还有能力,就要还清借别人的钱。还完了我心里才踏实,才能对得起那些曾今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的人。

  道德点评:老人在遭受一系列的打击依然还能坚强的活下去,是那份做人要讲诚信的信念让她不断地坚持。岁月能摧残身躯,能带走一切,却打不倒坚强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