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县官”变“村官” 誓叫旧貌换新颜

2018年08月27日 15:15:55 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陈洪

  吴传全,男,汉族,1954年11月生,中共党员,曾任四川省达县(现达州市达川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现任达州市达川区龙会乡花石岩村支部书记。

  褪去县级领导的“光环”,已然花甲之年的他,却在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中,带着厚厚的重托,以超凡的勇气和大无畏的担当,回到养育了他的故土,做起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村官”。面对父老乡亲立下誓言“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摘掉花石岩村的穷帽子”。在他的带领下,花石岩村支两委科学分析经济发展瓶颈,有效提出破解方法,带领全村上下创业兴村、致富增富、脱贫奔康。一步一步走来,他终于让原来的贫困村蜕变成远近闻名的秦巴生态农业观光村和秦巴民俗文化旅游村。

吴传全(左二)和乡镇干部一起规划土地流转

  跳进“农门”,“县官”变“村官”

  吴传全是土生土长的花石岩村人,在那个年代,他凭着自己的勤学好问和出众的能力在众多乡邻推崇和赞赏的目光中跳出了“农门”,并逐步走上领导岗位,曾任四川省达县(现达州市达川区)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县人大副主任,2013年年初,他刚刚从县人大副主任位置上退下来,老家花石岩村村民请他做村支书的“联名上书”就送到了。

  谁都知道,花石岩村是全县挂了名的村务“乱村”、工作“后进村”、上访“专业村”、经济贫困村,其中“五保户”、“残疾户”更是名列全县榜首。该村近30年来先后换了14任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上半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还不到1600元,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如果把他(吴传全)的眼界、先进的理念带回我们这里来,村民们不愁过不上好日子!”这是村民们一致的想法。

  看着联名书上的那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吴传全的眼眶湿润了!为了不负乡亲们那深切、期盼的目光,也为了留得住“乡愁”,他义无反顾,又跳进了“农门”,回到了老家花石岩村。

  立下“誓言”,“压力”变“动力”

  2013年8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吴传全满票当选村支部书记,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吴传全没有发表长篇大论,他用朴实的语言诚挚地表态道:感谢乡亲们对我吴传全的信任。穷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志气。在乡亲们的支持下,我们村支两委一班人将带领大家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彻底摘掉花石岩村的穷帽子,每家每户要通路通水,一年四季鸟儿要叫花儿要香,大家都要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这一句简单的承诺,吴传全深深知道所背负的东西何其沉重!站在山顶,看着家乡落后的面貌,他的心中更多了一份决心、一份坚持。一切从头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再苦再难也得要干。2013年7月,吴传全邀请省社科院的专家到村里进行实地考察,白天不顾酷暑高温和身体不适,陪着专家三次徒步爬上海拔近千米的华道观,晚上召集村“两委”反复进行讨论,经过两个多月考察和商议,花石岩村确定了“发展生态农业和秦巴民俗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发展思路。

  有了科学的规划,就必须立即实施。可是,要改变落后的面貌,面对贫困的乡亲,贫瘠的土地,发展谈何容易?吴传全凭借自己多年工作的经历、阅历和人脉资源优势,第一件事情就是到省里、市里、区里相关部门,跑规划,找项目,引资金;二是带领村社干部和发动党员,家家户户做思想工作,支持土地流转,招引业主开发;三是实行干部包户目标、措施、责任大包干,推行年初工作“预算清单”和年底“决算清单”两个单子明算帐;四是强化扶贫“扶智”,“扭到”市里、区里的农技专家给贫困户搞种养殖培训。

  白天,他和干部在会上“吵”、在田间地角“跑“;晚上,他和干部在贫困户家里“吵”、在电话里和业主、家人“吵”。多少个白天黑夜一路“吵”过来,他和干部及家人都累了,但贫困群众却偷偷笑了,更有“盼头”了,干劲更足了!

 [1]  [2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