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闪光的金子

2018年08月27日 15:26:23 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陈洪

潘兴在为学生上课

  潘兴于1993年7月出生在宁南,2014年7月毕业于阿坝师范学院。2014年8月以特岗教师的身份,考入宁南县梁子小学任教。

  2016年11月27日晚上约十点半左右,潘兴老师在宁南县商业北街(尚品)往上大约100米处,发现有一钱包在公路旁。当时天气较冷,路上也无其他行人,他便把钱包捡起查看。发现里面有大量现金(后经失主确认现金为8700元)及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等多种证件在内。潘兴在钱包内发现一张宁南县脱贫攻坚“贫困帮扶”联系卡,上面写有失主杨光照的联系电话。于是当晚立即拨通了电话,并与杨光照家人取得联系。于当晚大约十一点左右,把钱包原封不动的交给了失主。

  小学有篇课文叫《闪光的金子》,说的是一位水电修理工的“特约服务箱”给大家带来了方便,人们都说他的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 而潘兴老师平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从事教育工作两年多来,他以身作则,时刻做到为人师表,为学生和年轻老师起到表率作用。

  教师教书是传授知识,但更加重要的职责是育人,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两年多来,他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待学生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他常说:“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差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哪怕成绩差点,但仍有自身的闪光点。”对于班上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留守儿童,他更加注重对这些学生的开导和帮助。每周都会找这些学生了解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让他们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当中来。他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经常帮助比他年轻的教师,对待学生有着足够的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年轻一代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理解与感悟。

  潘兴的家庭条件并不是特别优越,甚至有些拮据。父母都是基层的劳动者,母亲已经退休,父亲仍在丝厂里当保安。家庭条件并不好,但当潘兴捡到钱包时,钱包里面有许多现金。对于一些同样家庭不富裕甚至是有些拮据的人很容易把钱拿走,把钱包丢掉。而潘兴同志首先考虑的是失主,考虑失主掉了钱包和证件是多么着急,不可想象一个没有理想、丧失坚定信念的人,一个对自己降低要求不求上进的人,一个没有诚信不讲文明的人面对金钱的诱惑能像他一样首先为别人着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高尚道德人格。大家问潘兴当时怎么没想过把钱拿走?毕竟当时捡到钱包时,就只有他一个人,他说:“这又不是我的钱,我为什么要拿,再说,老师不应该是以身作则的吗?平时天天教学生拾金不昧,到自己遇到的时候那也不是应该做到拾金不昧吗?”再说,也和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吧。小时候虽然家里面条件不好,但父母始终教我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捡到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所以就这简单朴实的思想让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并且学会了克制。

  平凡的老师,不平凡的思想境界,潘兴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信条。衷心地希望像潘兴一样的拾金不昧精神得到发扬光大,让我们的世界多一点诚实守信,而少一点铜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