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朴实光可鉴 诚信亮人生

2018年08月27日 15:59:17 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陈洪

巴中农商银行-杨成益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1977年进入四川农信那一刻起,杨成益始终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杨成益认为,无论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什么地位,都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更何况作为从业34年的老信合人,自己更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做诚信之人。2012年其独子不幸罹患癌症住院,杨成益首先想到的是儿子2011年在原清江信用社贷款19万元难以如期偿还,在与家人商议后他毅然卖掉全家唯一一套房产,变卖所得20万元用于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如今一家四口只得蜗居在34平米的简陋房子里。谈到儿子,杨成益老人的眼神显得十分暗淡,儿子住院治疗费用花去63万元大部分是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2014年儿子病逝后他主动承担起了全部债务,他说自己立身做人首先学会的就是一个“信”字,“子债父偿”也是天经地义。得知他卖房还贷,街坊邻里都说他傻,他却释然地说道:“我们家欠下的贷款是老百姓的存款,再困难也应该偿还,自己一辈子都是信合人,绝不能给单位找麻烦”。老人一番质朴的话充分体现了老一辈农信人对四川农信的深厚感情。

  “我现在唯一的目标就是把儿子留下的欠账还清,把两个孙儿抚养长大、培养成才”。儿子患病后儿媳妇离婚出走,不久后儿子因病早逝,抚养两个孙儿的重担自然落在了他与老伴的肩上。他90岁的老母亲因股骨折长期卧床不起,与自己同龄的老伴也身患多种慢性疾病,自己患有糖尿病加之右眼白内障几近失明……面对生活的打击,他并没有选择消极沉沦、怨天尤人,而是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迎接生命的每一天。当问及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如此坚强时,他说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指引着他。“家里出事之后,我在思想上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是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使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树立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永远忘不了党的恩情。”老人饱含热泪说道。

  作为清江支行党支部一名66岁高龄的退休党员,有着43年党龄的杨成益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从未缺席过一次支部活动,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政策动向,并积极为党的建设建言献策。他时常说:“加强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参加组织活动是每个党员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不能因为工作上退休了就远离了党组织,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2016年7月,得知党员要从2008年4月起补交党费,他积极配合支部党费清理收缴工作,率先补缴党费600多元。他说:“党章规定缴纳党费是党员义不容辞的义务,越是老党员越应该走在前面,自己再困难也必须按要求按时缴纳党费,不能给组织拖后腿。”

  好人寄语:“农信人不能失去诚信,欠私人的债得还,欠集体的债更得还。儿子欠下的贷款都是老百信的存款,再困难也要还清!”

  道德点评:经历困苦,信守承诺,显示了中华文明代代传承的善良天性!对待他人,将心比心;对待自己,方正严明──向杨成益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