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制图 李开红
为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成都空气质量按期达标,成都市环境保护局代成都市政府草拟的《成都市空气质量达标规划(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近日面向全社会征求公众意见。
《征求意见稿》中不仅明确了成都空气质量分阶段的达标目标——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9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27年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还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到2020年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含网约车)占比要达到90%,2019年1月1日起新注册登记的所有轻型汽车需执行国六A排放标准等。
目标
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9
2027年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2017年成都市优良天数23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比例为64.4%,较2013年上升25.9个百分点,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优良天数大幅增加。但是,目前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仍有较大差距,秋冬季PM2.5和夏季O3是制约成都市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瓶颈。同时,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较差,大气污染治理进入攻坚期,区域协同控制仍处起步阶段。
《征求意见稿》结合实际情况就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目标提出了分阶段实现的目标。
以未达标、健康危害大的PM2.5为重点控制因子,协同控制臭氧污染,实施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战略。近期(2018年-2020年),将多源多措并举,以减排促改善。以产业结构升级、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移动源污染防控、燃煤锅炉清零、扬尘源综合整治为重要抓手,实现多种污染物减排。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49微克/立方米左右,臭氧浓度升高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中期(2021年-2027年)将以践行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方式,大气污染控制更加注重源头与过程控制。到202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全面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
措施
城市更通风
一级通风廊道内污染企业逐步退出
为实现上述目标,《征求意见稿》中明确了十个大项的重点任务与措施。其中,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空间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引导绿色生活,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
成都将构建城市多级通风廊道系统,形成城市一级通风廊道8条和二级通风廊道26条, 一级通风廊道内污染企业逐步退出转移。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重,《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0年底,工业园区实现天然气管网全覆盖。降低降低煤炭消费比重,2020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实现负增长,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至10%以下。2022年底前,取消居民生活使用分散燃煤,实现居民燃煤清零,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扩大至中心城区11区全域,到2027年,全市域居民取消使用生物质炉灶,改用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