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首《临江仙》,旷达高远,慷慨洒脱。作者杨慎,号升庵,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实际上,这位明代大家,著作十分丰富,《明史》称其“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有明一代数称第一”,他给后世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12月23日14时,由四川日报社联合省图书馆、省社科院共同主办的巴蜀讲坛——“中华优秀文化”系列讲座之“四川十大历史名人”专题将迎来最后一讲,北京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与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将在省图书馆与听众进行现场对谈,从不同角度,解析杨慎。
阎崇年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过多个专题,被誉为“百家讲坛开坛元勋”,深受
大众欢迎,出版的大量历史文化著作也被翻译成英、法、德、韩等多种文字。舒大刚作为本土历史文化专家,长期致力于本土文化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书》的总编纂。
据悉,此次讲座,阎崇年将从杨慎所处的明代文化生态、其人其事等角度进行解读,而舒大刚则主要从“杨慎与蜀学”话题入手,详述杨慎对蜀学制度、义理、信仰、精神以及蜀学人物等的关注和阐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