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雅安创新运用“公调对接”机制化解基层矛盾
http://www.newssc.org 】 【2019-01-23 11:23】 【来源:人民公安报

  小机制大团结 化矛盾解民忧

  □本报记者 李军  

  多年来,四川省雅安市将历久弥新的“枫桥经验”与开拓创新的“公调对接”机制相融合,全面推行以人民调解进驻派出所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模式,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出了一条适宜本地发展,减少矛盾、化解纠纷、群众满意的路子。

  日前,记者深入四川省雅安市采访,见证了雅安如何充分运用“公调对接”机制大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藏汉双语调解室:用语言沟通 用真情化解

  天全县与甘孜藏族自治州相邻,318国道从天全县公安局始阳派出所辖区经过,每天往来藏区的车辆有3000余辆、流动人员500余名,车辆、人员流动带动了当地汽修、物流、餐饮住宿等行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各类矛盾纠纷。

  “语言不通,风俗习惯不同,想法不一,沟通交流不易,部分商户与藏区群众产生纠纷在所难免。”始阳派出所所长杨雅钧说,以往矛盾纠纷发生后,派出所会立即介入调解,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面对不时出现的矛盾纠纷和日益复杂的治安防控形势,天全县公安机关积极探索依托派出所作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综合平台,使矛盾纠纷在所内能圆满化解,问题不上交、群众满意笑。

  2016年起,天全县委、县政府指导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街道办事处、律师事务所、商贸行业协会等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在始阳派出所成立纠纷调解委员会并设立“藏汉双语调解室”。

  调解室成立了,但从哪里寻找既懂藏汉双语又熟悉法律法规与执法规范的民警?“我们从甘孜州选调了一名懂藏汉双语,有丰富一线执法经验的藏族民警充实到派出所,并为新成立的调解室配齐力量。”杨雅钧告诉记者。

  仁青多吉,始阳派出所民警。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处理完一起警情回到单位。

  “我原来在甘孜州公安机关工作,机缘巧合下调到始阳派出所工作,将懂藏汉双语的优势在公安一线的执勤执法工作中发挥到极致。”仁青多吉告诉记者。

  一次,甘孜州一名驾驶员雇佣始阳镇村民高某卸货。卸货过程中,高某不慎从货车车厢跌落,不幸身亡。事发后,仁青多吉接到指令迅速参与调处工作。他先用藏语与驾驶员沟通,向他讲解始阳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及作为雇主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又用汉语向死者家属宣讲法律知识。待双方当事人情绪平静后,他与调解室的同事耐心细致开展调处工作,最终促使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成功化解纠纷。

  日常工作中,仁青多吉积极主动与往来始阳地区的藏区货车司机、群众打成一片,不论他们遇到任何大大小小的困难,仁青多吉都会想方设法提供帮助。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他也会向在当地经营的商户介绍藏区群众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理解方式等。如今,仁青多吉已经成为当地群众熟知的“名人”。

  两年来,天全县公安机关在辖区10个派出所派驻了10名藏汉双语民警,设在各派出所内的“双语调解室”共调解治安纠纷250余起、交通事故纠纷100余起。

  茶调委:走田间进农户化纠纷

  雅安市名山区茅河乡素有“中国茶苗第一乡”之称,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农、茶商会到这里引苗育种、收购鲜茶。因此,茅河乡将茶叶产业作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来发展,涵盖了育苗、鲜茶采摘到干茶批发并销售的全产业链。

  茅河乡村民在茶苗培育、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矛盾纠纷。茶产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部分矛盾纠纷单靠人民调解已不能有效化解,严重阻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为夯实基层工作,更好地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两年前,茅河乡党委、政府召集诚信度较高的茶叶经营者、花卉苗木协会工作人员、村干部、法律工作者、公安民警等24名调解员组成了茶产业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茶调委)。

  茶调委没成立多久,就遇到一起涉及数十万元的矛盾纠纷。一外地采购方需要采购300万株茶苗,商议市价8分钱一株,中间商支付了10万元定金后,将300万株茶苗运走送往外地。最终,外地采购方以茶苗不符为由拒绝接收,村民眼见损失巨大,因此与中间商产生了矛盾纠纷。

  事件发生后,茶调委迅速安排专业调解员一方面对当事双方从法律、商贸、情感的角度给予调解;另一方面充分运用茶产业的行业资源,迅速找到3家合作社,以5分钱一株价格收购了大部分茶苗。中间商在此基础上给予补差,售苗村民很快收到了全款,中间商减少了资金损失,双方皆大欢喜,并对调解工作非常满意。“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说到底,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茅河乡党委副书记王戈说。

  近年来,茶调委积极主动前往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开展工作,茅河乡在茶产业链上的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茶调委为当地村民发家致富、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 节约警力资源

  “戴妈,你一来,他们两家的矛盾就有希望解决了。”

  “戴妈可是咱们社区的老片警啦,群众的事他都清楚。”

  记者原以为,群众口中亲切称呼的“戴妈”是一名女民警。当记者来到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河北派出所时才发现,“戴妈”竟是一名从警31年的男民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戴鹏。

  “戴警官在我们派出所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戴鹏警务调解室。”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河北派出所所长朱彦军向记者介绍,派出所辖区内60%以上警情为各类矛盾纠纷。戴鹏管辖的片区更是城中村地带,周边环境复杂、人员流动性大,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压力较大。

  “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商业纠纷异常突出,非常占用警力资源,极大牵扯民警精力。”朱彦军说。

  怎么办?

  派出所建立警务调解室,推行以人民调解进驻派出所为主要形式的“公调对接”工作模式。在征求了全所民警意见并得到上级部门支持后,朱彦军最终选定戴鹏作为警务调解室的试点对象,没过多久“戴鹏警务调解室”顺利挂牌。

  戴鹏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公调对接”机制,派出所设置了调解室,他能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下社区走访群众,专注做好公安工作,同时在遇到矛盾纠纷案件时也感到“有力量支撑”,心理和精神压力减小很多。

  “公调对接”机制以人民调解进驻派出所为主要核心,充分运用人民调解、治安调解、法律援助、司法援助为辅的“多元大调解”工作模式,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在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工作的同时,极大解决了基层派出所警力不足的难题。

  “群众事情群众解、群众纠纷群众议、民警搭建信任桥。”朱彦军表示,自从“公调对接”机制建立以来,共调解矛盾纠纷1025起,实现了调解质量、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和辖区民转刑案件“三提升一下降”。

[记者:李军 编辑:金宣辰]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 雅安首个高级精品文化酒店2019年元旦投入试运营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