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  要闻
乡村振兴 铺展洁美理县新画卷
http://www.newssc.org 】 【2019-07-05 12:47】 【来源:四川新闻网
推荐阅读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5日讯(朱梦琪) 7月4日,理县召开乡村振兴•洁美理县现场会。现场会上,参会人员到理县通化乡通化村、木卡乡木卡村、杂谷脑镇瓦斯村、古尔沟丘地村等地实地查看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情况,并在丘地村召开理县乡村振兴•洁美理县现场推进会。

  按照乡村振兴总要求,对标“五大振兴”的任务,理县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各有侧重,按照“示范带动、全域振兴”的思路,通过路域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等载体,不管是城乡面貌还是群众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谱写新时代“农业强、农村美、农业富”的新篇章。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幸福生活品质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理县积极响应群众对改厕的强烈呼声,启动一场深刻的“厕所革命”。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计划,理县组成专门小组入村调查,形成31个乡村公厕改造计划,已达标13个,需新建6个,维修改建12个,计划投入资金110万元,对3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的乡村公厕进行改造提升,预计2019年底完成。

  理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共投入资金约1449.44万元,其中集中处理设施投入资金约1266万元,分散处理设施投入资金约183.44万元,共涉及13个乡镇31个行政村。

  今年以来,理县编制《2019年理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方案》,计划投入资金687万,先期完善31个示范村户分类垃圾桶、村内垃圾分类收集点、村垃圾中转站、垃圾焚烧炉(池)、古尔沟垃圾热解处理站、餐厨垃圾处理站等垃圾基础设施,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积极实施乡镇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提升项目,投资126万元,采购铁皮垃圾桶150个、四色分类垃圾桶160个、环卫工具60套、垃圾分类收集箱60个等生活垃圾转运设施和垃圾分类超市试点建设。

  养成文明习惯 扮靓美丽宜居乡村

  “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作用,通过签订“洁美家庭”卫生督导员目标责任书,明确了目标职责,营造了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通化乡副乡长胡玲告诉记者,如今,全乡已选出175户“洁美家庭”示范户,并在每周的微信公众号进行公示,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引领和带动妇女们积极投入到“洁美家庭”创建活动中来,让“乡风文明”的美在习惯里。

  据了解,木卡村坚持“政府引导 群众参与”原则,将每月开展一次全村大扫除写进了村规民约中,并安排专门的保洁员每天清理垃圾。同时,以党建七联为抓手,建立了十户长制度,由爱清洁卫生、热衷公益的人员来担任十户长,不定期对相邻的农户开展卫生督促检查,并实行月打分制度,由十户长对管辖片区内的农户卫生情况进行每月评分,将评分情况公示在户牌上,从而促使农户做好环境卫生。

  美景变产业 实现家门口赚钱梦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决胜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杂谷脑镇党委书记南木尔甲说到。

  近年来,理县充分发挥杂谷脑镇瓦斯村距离县城近、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按照“支部+党员+群众”的发展思路,依托州长征学院,兴办集体经济项目,采取“两委负责、党员牵头、群众投工”的模式经营红色记忆餐厅,让村民足不出户“赚票子”。

  据了解,瓦斯村按照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先试,带着群众干、敢给群众看的思路,立足瓦斯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村民发展青红脆李特色水果种植220亩,不断提高支部和党员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截止2018年,瓦斯村人均纯收入达12823元。从一个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全镇年人均纯收入排名靠前的富裕村。

  如今,行走在理县的乡村田野间,真切感受到一股澎湃的乡村振兴大潮,在山山水水之间凝聚涌动。一个个产业示范新村、美丽宜居新村、文化魅力新村、文明和谐新村初具雏形,农业正在成为你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正在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农村正在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理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 编辑:张瑞潇]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