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的坚守 风雨前行——记中国电信四川机动通信局

2019年09月23日 14:31:3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粟蓓

  抢险救灾,诚信守护人间欢笑。

  攻坚排难,血汗浸红青春年华。

  不辱使命,忠诚铸就铁军风采。

  这是中国电信四川机动通信局的“军歌”歌词,也是他们作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通信铁军座右铭的写照。

  关键时刻,保障人民的利益;始终提供最高质量的应急通信保障,这是四川机动通信局的初心和使命。

  “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四川机动通信局始终战斗在抗击自然灾害和重要通信保障的最前沿。

  担当,最美通信人的亮丽底色

  急、难、险、重,是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这份神圣工作背后的最大特点。

  “吃苦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四川机动通信局每一名成员,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为网络强国建设添砖加瓦,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奋勇拼搏。

  “人民邮电为人民”,正是这一份初心,让四川机动通信局党支部每一名党员在抢险救灾、重要保障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川机动通信局组建于1995年6月,是国家应急通信一类优秀保障队伍,是中国电信七个大区机动通信局之一,并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牌为全省唯一的“四川省应急通信保障基地”。

  24年历程,四川机动通信局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雅安“4.20”地震、川滇香格里拉地震、云南彝良地震、云南鲁甸“8.3”地震、康定“11.22”地震、“6.24”茂县叠溪山体垮塌、“8.8”九寨沟地震、2018年金沙江断流抢险、2019年凉山森林火灾、“6.17”宜宾长宁地震等自然灾害通信保障任务中屡建战功,以实际行动书写“最美通信人”和“灾难中的逆行者”的感人奇迹,以忠诚与奉献履行中国电信人的责任与担当。

 
 通信铁军—四川机动通信局训练场景

  应急,分秒必争的铁军速度

  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就是命令。

  在四川机动通信局的办公区装备柜里,时刻存放着统一的通信铁军抢险装备。双肩包里装着应急生活用品、手机24小时开机。工作时间不确定、地点不确定、任务不确定,连洗澡时都把手机放到听得见的地方。

  四川机动通信局承担着西南地区自然灾害和重大事件等应急通信保障的重担。“一年365天,接近一半的时间都在外地出差。”常年的主食是“方便面”和“面包”,而“换轮胎、搭帐篷”则是他们必备的技能。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5.12”抗震抢险中,四川机动通信局应急通信抢险突击队出动人员214人次、设备103台(套)、车辆102车次,在停水、停电、道路、通信阻断、余震不断的严峻情况下,队员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生命危险,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搏斗,快速打通覆盖重灾区的应急通信网,创造了佳绩:第一个保障党中央国务院在都江堰的指挥通信,第一个抢通茂县应急通信的运营商。此外,作为唯一的通信运营商,留守唐家山堰塞湖保障通信直到险情完全排除。

  快,更体现在抢险队伍的迅速反应上:在“8.8”九寨沟抗震救灾中,为了赢得抢险时间,抢险队员们少喝水、少上厕所;从8日晚上出发至9日晚上18:30分,整整20小时粒米未进,直到9日晚上6:30分才吃了点自热米饭。

  高效应急响应的背后,源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高强度、高频率的训练。一旦任务来临,上班时间10分钟以内、下班时间20分钟以内,他们必须携带设备、整装出发。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党员吕野同志说:“铁军精神激励我们不畏艰险,第一时间赶到工作现场,第一时间恢复通信。”四川电信“天翼丽人”、党员汤小蓉同志说:“执行任务,就要勇于担当、战斗到底……”

  解难,迎难而上的铁军情怀

  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把爱心留给灾区的人民。

  “6.24”阿坝茂县山体滑坡抢险中,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顾宏同志顾不上已处于弥留之际的母亲,义无反顾地第一时间赶赴到单位组织抢险救援工作,一点都没透露自己的家事。在抢险救灾期间,他一直没有吃饭、休息,也没有顾得上和家人通电话,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中。没有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没能尽到最后的孝心,这是怎样的痛?

 
 2017年6月,四川机动通信局抢险队员在茂县叠溪山体垮塌灾害现场保障通信

  党员汤小蓉是第二梯队的技术负责人,也是机动通信局上前线的唯一女战士,出发当天是她49岁生日。没有家人的陪伴,只有战友的比肩,没有生日的鲜花,只有抢险的忙碌。她说,“我做的一切都是我们作为一名应急通信人员应该做的。职业生涯的最后一个生日在战场上过,值得纪念!”

  芦山地震发生时,中国电信集团劳模、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第四届十大感动人物李凤林远在山东读大学的女儿刚赶回眉山探亲。从灾区回来的李凤林听说人员紧张,主动申请再上前线,顾不上陪女儿,他又匆匆赶赴宝兴灵关镇灾区。随后,妻子丁丽文也再次出发到灾区执行任务,留下女儿独自在家中过“五一节”。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不顾安危,忘我地拼搏和付出。他们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责任与担当,令人肃然起敬。

  高原的天,说变就变。在玉树抗震保通信现场,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雨雪交加。一次,队员正给油机加油,突然,下起了冰雹,为保证油机正常运转,他们没有退回到车里,鹅蛋大小的冰雹,将队员身上砸得青一块,紫一块。队员们日夜不息,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冷水,困了就在应急通信车内或简易帐篷内眯一会儿,坚守五昼夜,在结古镇至玉树机场之间架起了三台应急通信保障车,确保生命线的通信畅通。中国电信青海公司在《感动玉树——四川通信抢险队》一文中写道:“大爱无疆,他们用心中的爱,用实际行动奉献着自己的爱心。他们身上的一个个故事,让我们无比感动……”

  历险,生死考验的铁军担当

  险,是应急通信最大的特点,几乎所有应急通信人,都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明知生死就在分秒之间,但责任大于一切,誓死也要保障通信畅通。

  四川机动通信局党支部书记、局长,五十多岁的扎西平措,每当险情发生,他总是身先士卒,出现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现场指挥通信抢险。“8.8”九寨沟地震中,他冲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由于出发匆忙,忘了带常年服用的降压药,一连战斗了几天几夜,因劳累血压飙升180、压差超过70。而他在就近医疗点拿了降压药后,又继续投入战斗。

  当地老百姓由衷地感谢,每天主动来询问抢险队员有无吃、喝、用需求。“我们的服务得到认可,再苦再累也值!”谈起队员们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抢修的艰难与辛苦,扎西平措声音有些哽咽:“灾情发生后,大家都有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信畅通了,能解除灾区人民因信息不通带来的恐惧和不安,能让更多人得到救助,就觉得非常安慰。我们无怨无悔,而且会有一种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满足。”

  芦山地震,党员李凤林同志驾驶车辆翻越两座终年积雪的大山——巴郎山和夹金山,崎岖的山路上,飞石不断,雾大雪大路滑,能见度仅有几米,沿途多次遭遇塌方。在巴郎山上,汽车轮胎被山上滚落的飞石扎破,差点摔下300多米深的悬崖;换好轮胎继续前行,偶遇素不相识的装载机驾驶员张磊突发事故(后来确认张磊为四川西充籍烈士),李凤林紧急开通海事卫星电话,帮助张磊的同事联系到所在单位。随后,李凤林继续冒险前行,赶赴灾区抢险。

  汶川地震,在随时可能垮坝的唐家山堰塞湖坝顶,中国电信四川公司第二届十大感动人物宋涛,坚守整整9天。脚下余震不断,一旦坝塌,他们顷刻就会跌落到滚滚的洪水中。死亡时刻在向他们召唤,险情迫使现场其他运营商纷纷撤离,只有四川机动通信局的宋涛继续坚守。当中央电视台记者问他为什么还没撤离时,宋涛说:“我们到唐家山就是来保障通信的,没有接到局指挥部的通知,我们不会撤离,我们将战斗到底……”

 
 

  这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铁军队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历次的自然灾害及重大事件通信保障任务中屡建战功,省委和省政府领导多次表示,“关键时刻还要靠中国电信”。

  任重,龙骧虎步的铁军实力

  除抢险救灾外,机动通信局还承担着党和国家重大通信保障任务。全国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都有四川机动通信局的身影,向世人展示中国通信应急保障队伍的风采。在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上海进博会、嫦娥神舟系列卫星发射、十八大、十九大、成都世警会……各种重大任务的通信保障中,机动通信局都全力以赴,确保万无一失。

  中央电视台发来感谢信:“贵公司的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体现了贵公司平时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员工素质和服务意识,也再次检验了中国电信应急通信队伍‘战时应战、及时应急、平时服务’的保障能力。”

 2017年4月,四川机动通信局在阿坝高原,冒着风雪保障通信

  应急通信,借助自身特殊使命和职业特性,成为了电子科技大学青年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激励青年学子们勇往直前。

  是什么让机动局将初心和使命坚守24年?是钢铁般的纪律,钢铁班的意志,钢铁般的作风,是铁军的文化。

  四川机动通信局从实践中提炼总结出 “政治合格、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16字通信铁军精神,已经融入四川机动通信局所有员工的心中。

  人民邮电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的“通信铁军”旗帜一次次飘扬在应急抢险救灾和重要保障的现场!

  (中国电信四川公司供稿)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特色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