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理县全力推进全域旅游 争创“天府旅游名县”

2019年09月30日 10:25: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张瑞潇

  四川新闻网理县9月30日讯(李仕丽)阿坝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邛崃山脉东部边缘,距成都170公里,旅游资源品种多、组合好,自然风光别具一格,人文风情底蕴深厚。一直以来,理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全域旅游作为长远支柱产业来抓,尤其是“十二五”以来,更是将其作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进行推进,先后成功创建桃坪羌寨-甘堡藏寨、毕棚沟两个4A级景区,并荣获了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省级旅游强县,旅游接待人次从2010年的37.1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550万人次,全域旅游发展态势强劲、成效显著。

神秘的“东方古堡”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甘堡藏寨 推动乡村旅游

  桃坪羌寨距县城40公里、距成都130公里,素有神秘的“东方古堡”之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村寨古堡建筑之一。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预备名录。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00多年的西汉时期,历经了2000多年风雨冲刷,依然巍峨耸立。由庄房、碉楼组成的城堡式建筑,全是在不绘图、不吊线、不搭架的情况下,用泥土和片石砌成。

桃坪羌寨一景

  桃坪羌寨有目前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其独具魅力的碉楼式城堡民居、享有“天然空调”美名的地下水网、四通八达的通道和碉楼合一的迷宫式建筑程式,组成了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在羌族建筑中堪称经典之作,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被誉为“羌族建筑艺术活化石”和“神秘东方古堡”。

依崖而建的甘堡藏寨

  不同于桃坪羌寨的城堡式建筑,甘堡藏寨依崖而建,气势恢弘,蔚为壮观,体现了甘堡人精湛的建筑技艺,有“嘉绒藏区第一寨”之称。该寨锅庄、服饰、习俗具有浓郁的嘉绒藏族文化特色,通过清朝屯兵而演变形成的大型叙事锅庄“博巴森根”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悠久的屯兵文化、神秘的宗教文化、古老的农耕文化、独特的石头文化,使甘堡藏寨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成为了千里藏羌文化走廊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漫步桃坪羌寨,以农家乐、乡村酒店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据统计,桃坪羌寨现有旅游经营户85户,旅游从业人员197人,房间总数738间,能同时接待2900人住宿、5500人就餐。2017年带动全镇劳动就业人数1000余人,实现全镇经济收入3481万元,桃坪羌寨居民门票入股分红年收入近100万元,每户旅游经营收入超过10万元。

甘堡藏寨一景

  醉美毕棚沟 担旅游经济主力军

  金秋时节的毕棚沟可谓是集万千美景于一身,看过毕棚沟红叶彩林的人,深爱不已;没看过毕棚沟红叶彩林的人,心驰神往。

  毕棚沟旅游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人与自然保护圈、中国十大生态旅游景区、米亚罗红叶观赏核心区。景观资源富集多样、原始静谧,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优良的生态环境著称,拥有最为壮观的红叶景观。景区融高原、山地、峡谷风光于一体,红叶、杜鹃花种类繁多,溪水潺潺,森林原始,瀑布飞挂,冰川奇特。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登山穿越、极地探险、滑雪滑冰、摄影写生、采风科考于一体的大型原生态综合型景区。

  毕棚沟旅游景区也是国内非常知名的徒步旅游圣地,可以非常充分的体验四姑娘山的美感及沟内优美的自然风光,因而这条国内外知名的徒步旅游线路每年都会吸引无数的徒步旅游爱好者来穿行。

  据统计,2019年1—8月,理县共接待游客360.51万人次,同比增长14.51%;实现社会旅游总收入246497.07万元,同比增长15.17%。其中:毕棚沟景区接待游客36.09万人次,门票收入1104.34万元;桃坪景区接待游客5.8万人次,门票收入75.31万元。毕棚沟景区充分发挥了理县旅游经济主力军的作用。

  从源头树意识 开展从业人员大培训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源头战。近期,理县县委、县政府邀请知名专家教授授课,通过专题讲座、交流发言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大家认清形势,动员全县上下积极参与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推动理县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为期8天的两师一员培训中,将13个乡镇划分为8个片区,每个片区集中培训一天,对经营业主和旅游从业人员等共计600余人进行了全覆盖培训。各乡镇、各部门及旅游从业人员认真聆听、深刻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切实增强创建主人翁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从自身做起,积极争当创建者、宣传者、“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