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  政企专题
【诚信事迹】创新思路跨区作业 诚信经营助农增收
http://www.newssc.org 】 【2020-10-10 17:29】 【来源:四川新闻网
推荐阅读

眉山市彭山区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2012年被眉山市彭山县政府评为“优秀专合组织”,2013年被彭山县政府评为“专业合作组织先进集体”,2014年度被彭山县政府评为“十佳专合组织”,2014年1月还被四川省农业厅授予了“四川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一、针对实际,扩大规模

王程淋是我区的一位农机手,经过两三年的发展,手头有了一定的资金,看到村里的一些同龄人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决心再增加两台机器,组织他们学习农机技术,雇佣他们,让他们有事可做,不再游手好闲,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到了2011年,王程淋带领村上8户农户按照自愿加入、进退自由、信息共享、利益共沾、互惠互利的原则成立了“成林农机专业合作社”,自己任理事长。目前该合作社已拥有固定资产500余万元,各类农机具40台套,包括大中型拖拉机10台,其中73.5千瓦(含)以上2台;配套农机具15套,其中油菜小麦播种机1台;联合收获机械5台,其中稻麦联合收割机3台、油菜收割机2台;水稻插秧机4台;粮食烘干机2台;其它农业机械4套。合作社占地2000余平方米,办公、机具停放、机具维修和粮食烘干等服务配套设施齐全,初步形成了机耕、机播、机插、机收、农田改造、粮油烘干和农机维修保养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组织。从根本上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实际问题,让农民不再为种地而发愁。

二、完善制定,科学管理

(1)完善制度。合作社建立完善了合作社章程、机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安全操作制度,明确了员工守则。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立了机械台账和维修记录,建全了作业合同、作业档案。收益分配每月核算作业情况,结果通知到社员和机手,全面核算后按合作社章程议定的运行机制分配收益。机手工资按照作业总收入的12%提取,但每月保证最低收入1800元。

(2)规范管理。合作社采用“七统一,一单独、一协调”的管理办法:统一调配机具、统一安排作业、统一签订合同、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对作业机具实行统一检修、统一采购和供应农机零配件;分车单独核算,实行理事长负责;协调好社员与社员之间、社员与农户之间的关系。

(3)诚信经营。不管作业面积大小、收费多少,合作社要求都要为农民群众服好务,从耕、种、收、运、储各环节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缺少劳动力、缺少作业机械、缺少生产技术的困难,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三、强化宣传,提升品牌

王程淋在合作社拥有的作业机具上喷涂了合作社名称和联系电话,沿途宣传扩大影响;跟业主友好交谈,热情服务,坚持诚信,保证作业质量,巩固业务可持续开展;主动参加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培训会,踊跃发表看法和见解,积极参加中国农机手大赛并获得了“全国前100名优秀农机手”称号,不断提升合作社形象等。

四、创新经营,拓宽发展

(1)立足本地,合作社与业主按照议定的作业合同,严格完成作业任务;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配合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机具,如粮食烘干机、乘坐式植保喷雾机等新型农业机械,积极参与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现场会,助力提升本区机械化作业水平。

(2)积极拓展新市场,踊跃参加跨区作业,保证作业面积持续增长,保障合作社成员和机手的收益。合作社通过组织外出开展跨区机收、机播、机插秧等作业,目前,全国除新疆、西藏、内蒙三地之外的省份均开展过跨区作业。2019年作业服务面积达36300余亩,包括跨区作业面积15500余亩,订单作业面积近20800亩,其中完成机耕面积18800余亩、机插秧面积4000余亩、机收面积8500余亩、机械植保面积3500余亩,机械烘干粮食1780吨。

(3)示范带动,流转土地。为充分发挥机具效能,结合规模化种植,合作社目前承包经营流转土地近1100亩,农户托管给合作社土地面积1200余亩,积极推进粮油作物生产耕、种、植保、收、储存作业全程机械化。

五、诚信经营,助民增收

通过不断努力和诚信经营,2019年王程淋带领合作社共完成农机化作业面积36300万余亩,作业收入 369万元,实现利润130万元;完成粮油烘干1780吨,服务收入36万元,实现利润12万元;经营流转土地近1100亩,实现纯收入45万元。全年带动农机从业人员25人,合作社会员人均分红16万元,合作社操作机手年收入6万余元。通过合作社的农机作业服务,有效缓解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缺乏的困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利共赢。

[ 编辑:张瑞潇]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