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教师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扎根山区无私奉献、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坚守讲台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传递着教育系统正能量。
“他不错,管理、教学都是一把好手,能吃苦,有干劲,有闯劲!”,“那老师可以,孩子在他班上,放心!”,“在肖老师班上读书安逸!”……说起他,同事、家长、学生好评如潮。“我来自乡村,愿意扎根这片土地,启迪乡村孩子的人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对乡村教育的执着情怀。
他就是肖杰,现年31岁,中共党员,宣汉县普光学校副校长,用青春和激情绘制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无悔选择守初心
2008年8月,肖杰通过公招成为了宣汉县南坪乡中心校的一名教师。
南坪乡中心校海拔1200米,距离县城97公里,是一所高寒山区学校。当时该校校舍陈旧,办公设备简陋,尤其是每逢冬季,要么大雪封路,要么冰霜冻爆水管,数月无法正常生活。因此先后几批新教师上任不满一年就申请调动,甚至离职.
初到南坪乡中心校,肖杰看到条件如此艰苦,也犹豫过,彷徨过。虽然成为一名教师是自己从小就有的梦想,但这所学校,这样的工作环境,能圆自己的梦吗?当天夜里,肖杰躺在学校宿舍的床上辗转反侧,是迎难而上,还是逃避退缩?凭自己的能力,在城区何愁找不到一份舒适的工作。可回想起刚跨进校园时,校长、同事们热情的款待;回想起孩子们见到新老师时那期盼的目光,肖杰有了自己的决定,就在这儿待下去,不为别的,就凭校长、同事们那份热情,孩子们那份期盼,自己也应该留下来。这一留就是十年。冬去春来、寒来暑往,缺教学具,自己与同事们一块儿制作;校舍简陋,自己主动配合学校领导一块儿改善。就这样,他用十年的青春和激情成为了南坪乡中心校一名年青的老教师,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山里娃走出大山,也成就了自己由一个教学新手向教学骨干的蜕变,并担任了学校中层干部。
勇挑重担满园春
2018年8月,经组织选派,肖杰前往普光学校挂职副校长。新的工作环境,新的起点。为尽快融入普光学校这个大家庭,他潜下身子向班子成员请教,与部门负责人交流,同教师们倾谈,不到两个月就打开了工作局面。同事们都喜欢与他打成一片,分管的办公室工作也受到片区教育督导室和县教科局的好评。
见自己分管的工作有了起色,肖杰又主动向学校请战,缓解师资紧缺问题。他担任了该校一个学风、班风都让人头疼的班级的班主任,并任教数学学科。
“你这样搞,能吃得消吗?”听说肖杰不仅要任该班的班主任,还要上数学课,同事们劝他,妻子也劝他。
“教师差,咋办?我得顶上去!”
说干就干。进入该班后,肖杰先从学情入手,通过上期期末检测情况详细了解该班学习状况,接着深入学生中去与他们交心谈心,先后走访了所有同学的家庭,准确把握了每一名学生的情况,然后针对班中留守学生多的实际,提出了“紧跟”的措施管理班级,以积分考核的方式量化学生行为规范。不到两月,同事们发现,在他的管理下,该班调皮、捣蛋的学生少了,主动进教师办公室问题的学生多了。当年期末评比中,该班不仅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其数学成绩也跃居同级前茅。后来,在全县教学质量检测中,该班数学依然名列前茅。肖杰个人也被县教科局表彰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肆虐,已分管学校安全卫生工作的肖杰更是一马当先,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疫情防控。摸清师生寒假期间出行轨迹,编写疫情防控“两案九制”,上报各类数据资料,张贴防控宣传标语,组织人员环境消杀,你都能看到他的身影。甚至学校线上教学的组织实施他也时不时挤上一脚去与同事们探讨,去向名师请教。在他看来,只要事关学校,事关孩子的教育,自己就有义务和责任去冲锋,去拼搏。
甘为红烛照人寰
从教十二年,肖杰已身为人父,身为人夫。在学生的眼里,他是一位好老师,在同事的眼里他是值得学习的楷模。但是,他却不是一位称职的父亲,不是一位称职的丈夫,也不是一位称职的儿子。虽然他努力想做一名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无奈学校工作中的不放心,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担忧,让他只有周末才能回县城陪伴家人。
他仅有的几次事假都是为了照顾患病的母亲。那是2019年5月,母亲疑似患有“子宫内膜腺癌”,需要去市级医院做检查,他陪了母亲2天。当病情确诊后,他在安排好母亲入院后,趁有妻子照料的空隙悄悄溜回了学校。因为学校还有47名学生在等着他上课。在接到妻子电话母亲要马上做手术的电话后,他才又请假匆忙赶到医院陪伴母亲进入手术室直至基本康复。虽然母亲理解他忙于学校工作,但妻子背着母亲的愠怒,让他陪了好几天的笑脸。
“他别的还不错!就是有时让人感觉不会照顾人!”这是妻子偶尔在母亲面前唠叨的一句话。
“我改,保证下班按时回家陪你们和女儿,不就半小时的车程嘛!”当妻子唠叨时,肖杰总是向家人许下承诺。可一跨进学校,做完学校的事务,忙完班上的工作,又是月上树梢。
“肖老师,您真好!”这是他曾带过的一名学生在进入初中时临别前写给他的话。那名学生是位女生,刚上小学四年级,不幸就降临到她的身上。父亲在一次车祸中离世,母亲重伤瘫痪,家庭的意外变故夺去了她的欢笑,整日都紧蹙着眉头上学、放学,学习成绩也是一落千丈。看着孩子的变化,肖杰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小女孩走出困境,肖杰除了积极呼吁社会爱心人士对她进行资助,发动班里学生向她献爱心外,自己也不时去看望慰问她瘫痪在床的妈妈,为她家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掏上几十、几百元钱缓解她家的困难。同时肖杰还每天抽出时间陪她聊聊天,在学习上给她“开小灶”......渐渐的,小女孩又有了笑脸,学习成绩也比先前有了较大提升。直到现在,肖杰依然关注着那位学生的成长。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无论是在南坪乡中心校,还是在普光学校,肖杰在乡村教育这片洼地上一直努力地探索着、耕耘着,用青春和热血圆满自己的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