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行动】人行广元中支“放水养鱼”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推金融精准扶贫

2020年10月12日 14:40:5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粟蓓

2018年8月31日,广元市信用救助工作现场推进会在苍溪县召开,人行广元中支方德军副行长、征信管理科、货币信贷科、金融稳定科负责人,人行各县支行分管行领导、金融管理部负责人,广元农村商业银行、广元市贵商村镇银行、青川农商行、苍溪县各银行金融机构分管行领导、信贷管理及授信评审部门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信用救助前期工作进行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提质扩面,取得实效。会议对各参会单位前期工作作出了积极肯定。方德军副行长在会上讲,自5月9日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各单位在信用救助工作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在全市起好了步。相关单位严格按照广元中支的要求迅速行动,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二是扩大了面。从前期对单个农户、单个企业的小范围试点,逐步扩大了救助范围,救助对象延伸至所有非主观恶意失信经济主体。三是探明了路。经过前期的探索,广元市信用救助工作正在形成一条清晰、明确的路径,构建出了救助对象的识别机制、救助流程和退出标准。四是创新了法。创造性地拓展了信用救助的方式方法,为非恶意失信主体提供了“授信 用信”“信用救助 扶贫小额信贷 特色信贷”“信用救助 特色产业”等多种救助手段。五是见到了效。通过信用救助,广元市拉动和帮助了一批非主观恶意失信经济主体重建了自身信用,拓宽了融资渠道,帮助其恢复了生产,优化了当地的经济、金融环境。

二、抓住关键,重点发力。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研究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信用救助问题,继续在广元市深入推进信用救助工作,抓住关键、重点发力,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一是摸清扶贫小额信贷目前的情况,分地区、分行业分析摸底,明确掌握当前扶贫小额信贷整体风险。二是精准选择救助对象。救助对象必须要有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意愿,必须是非主观恶意失信。对恶意失信的经济主体,充分发挥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失信惩戒措施的作用。三是确定救助场景。信用救助场景包括因政策调整带来的失信、因自然灾害带来的失信、因家庭重大变故带来的失信、因身体健康原因带来的失信等。不能对恶意逃废债的失信经济主体进行救助。四是创新救助措施。包括降低救助对象信贷门槛,提升救助对象信用等级,减少救助对象融资成本,可以对救助对象的欠款停息挂账、不计复利、不计罚息。五是优化救助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放水养鱼”,重点恢复救助对象的生产能力,通过发展产业和项目,带动救助对象增产、增收,用信用救助改善当地信用环境。六是谋划未来,以长远的眼光看待信用救助工作,建立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信用救助模式。

三、攻坚克难,全力推进。当前,广元市信用救助工作面临“四难”:一是救助对象识别难,二是非恶意失信界定难,三是精准救助把握难,四是持续深入推进难。下一步,广元中支将在分行的指导下,推动大资源,形成大合力,健全大机制,形成大格局,努力解决信用救助难题,全力推进广元市信用救助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参与救助工作,推动政府建立信用救助专项方案,用好、用活政府政策资源。二是加强信用救助的正面宣传教育,立标杆、树典型,在救助对象中带动一股讲诚信的风潮。三是在金融机构建立信用救助专员机制,专门解决本机构信用救助中存在的问题。四是细化信用救助具体措施,对不同类型特点的救助对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明确救助重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救助措施的优势。五是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大力落实主办行制度,确保信用救助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