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就业:“三个坚持”强化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2021年10月15日 20:14:46 来源:消费日报网
编辑:粟蓓

今年以来,西充县就业局持之以恒把“乡村工匠”培育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持续强化乡土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2021年全县农村转移输出就业16.82万人,其中省内就业8.85万人,省外就业7.97万人。我县坚持以新型职业农民、实用技能人才等乡土人才培育为抓手,探索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现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2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近3%。通过实地走访、广泛推荐、精准识别等方式,筛选摸排各类乡村人才2157人,涉及40个相关专业,其中:生产经营型人才910人,技能带动型人才1065人,社会服务型人才182人。按新型职业农民分类统计,我县累计培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194人,评定新型职业农民职称134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农技师(中级)33人、新型职业农民助理农技师(初级) 90人、新型职业农民农技员(初级) 11 人。

坚持体系驱动,做优规划设计。一是落实乡土技能人才培育规划。积极落实《西充县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促进返乡下乡创业二十二条措施》《关于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充县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施方案》等针对性、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的政策文件10余个,通过专业培训、拜师授徒等方式,计划每年培育民俗工艺、民俗产品、民俗建筑土匠人、乡村手工业者、非遗传承人、传统艺人、乡村种养殖业和经营管理能手等能工巧匠600人以上。二是健全政策服务支持。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抓三强、促三化、重三效”的“三三制”工作法,全面推进 “争当有机农业排头兵、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建设产城一体示范区”三大战略目标;建立健全“五四”工作机制,帮助企业用工和促进社会稳岗就业;扎实开展“四坚持四规范”做法,大力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全民素质,增强就业技能;技能提升补贴、返乡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创业补贴、县级返乡下乡创业示范园(基地)补贴等一系列服务政策,为打造“乡村工匠”,强化技能队伍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做到政策服务有理有据,切实提高政策精准度,提高办事效率,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三是完善创业服务体系。以评促创:2020年以来建立省级返乡创业示范企业(专合社)2个、市级创业园9个、市级扶贫车间5个、县级扶贫车间11个、县级创业园 304个;全县返乡下乡创业人数2800余人,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000余个,年带动吸纳就业50000余人(次),其中年吸纳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5000余人次。以赛促创:积极参加第三届马兰花全国创业讲师大赛川渝地区选拔赛,在13位参赛选手中分别获得第四、第七的优异成绩。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师资对创业培训指导的重要作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水平,持续引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以智促创:聘请西充本土创业企业家,组建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为西充创业者出谋划策,实现创业指导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制度化,不断促进我县创业服务水平提档升级。目前创业指导专家服务团队共计20余人,返乡下乡创业项目入库50个。

坚持多方联动,做强教育培训。一是职业教育。 充分发挥西充职业教育优势,联合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张澜职业技术学校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地方优势产业和发展需求设置地方课程和专业方向,打造一批培养“乡村工匠”的重点和特色专业。采取弹性学制和短期培训等形式,组织乡村实用人才就地就近参加职业教育,提升学历层次和技能水平。二是定点培训。一方面,制定《西充县就业培训监管办法》,从培训机构的认定、招生要求、开班条件、实时小视频、结业考核等方面一一细化,做到培训过程全覆盖,进一步提升培训规范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定点培训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科所等培训资源,确定星月、鑫旺兴、德技双修等9家办学条件较好、培训质量较高培训机构承担培训任务,大力推行培训合格证书制度,劳动者按自愿方式参加“乡村工匠”培训,按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截至9月底,我县共开展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农艺工、电工等10余种类别培训班21期,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三是行业实训。联合县农业农村、住建、农民工服务中心、扶贫协会等单位,以行业和乡镇为单位,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帮助100余名返乡创业农民工实现返乡创业,帮助1600余名农民工实现返乡就业。

坚持保障推动,做实扶持激励。一是落实激励扶持政策。积极落实贷款扶持政策,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创业,给予20万元以内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支持,目前已累计发放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贷款3950万元,补助农业贷款贴息274.21万元。二是择优培育重点人才。每年择优选派一批高素质农民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农业企业等短期访学研修。建成一批技能培训基地、劳务培训专家工作室、传统技艺大师传习所、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等,组织开展研习培训。三是培育创建示范典型。积极引导鼓励“乡村工匠”参与各级评选活动,推动技艺交流和岗位练兵,获评的首席技师和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2万元、5万元奖励。近年来,全县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1人、省级返乡创业优秀农民工4人、“中国创翼” 省级先进典型1人、“天府杯” 省级大学生创业组和返乡下乡创业先进典型2人;获评市级首席技师4人、市级农工技术能手2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获得市级“工匠杯”一等奖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