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 我们在行动|从信仰到誓言 他一生向雷锋学习
2022年03月05日 21:57:26 来源:人力资源报 编辑:粟蓓
他,从小喜欢看书,最珍爱的《雷锋日记》更是被翻看了一遍又一遍,从那时开始,雷锋精神就成了他的信仰,他立志要当一名雷锋那样的军人。
![]() |
1974年12月26日,他入伍了。穿上军装的那一天,他改名以言志,愿做革命的螺丝钉,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一刻,他丹心以报国,甘当军队转型建设的铺路石。他就是原某军大校、技术五级享受副军级别待遇退休军人,现公园路社区党员李爱民。
李爱民,生于安徽六安农村,原名李贵明。李爱民,于1976年入党,1977年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书,1978年荣获成都市青少年学雷锋先进个人,1986年起在成都空军某部通信训练大队担任老师,2016年退休。2008年,因参与抗震救灾被授予彭州市龙门山镇“荣誉镇民”称号,2021年,荣获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第五届“龙泉好人”荣誉称号,2021年12月在年度志愿者服务活中,热忱服务,表现突出,被评为社区“优秀志愿者”。
李爱民的一生,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部队度过的,学雷锋、做好事,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追求与最实在的行动。
2022年3月4日,“弘扬雷锋精神,塑造友爱人生”传承雷锋精神军休干部宣讲团走进龙泉驿区第一小学,李爱民受邀为全校师生作雷锋精神宣讲,他紧紧围绕学习雷锋精神,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当代小雷锋”。李爱民的宣讲主题鲜明、生动有趣,进一步增强了师生们学习雷锋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从大学生到工程师 他把青春与热情奉献给党
![]() |
虽然部队的训练和生产任务繁重,但李爱民仍然以雷锋的钉钉子精神为指引,挤出时间复习高中课本,一有机会就向他人请教,在部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成为电子科大通信专业的学生。
到了大学,他乐于奉献的本色仍然没有丢。开学前,他第一个来到学校,在擦拭桌椅时,发现了一个装有100多元现金的信封,这对于一个月生活费只有15元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信封上交,从而荣获“成都市学雷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大学毕业后,李爱民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又毅然回到了部队。从1986年开始担任部队通信训练大队的教师,既教授通信兵们课程,与他们一起成长进步,又在部队的通信管理中担任要职,为部队的通信水平提高作出贡献,为党的军队事情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2016年,李爱民以技术五级退休到龙泉驿区军队离退休福安里服务中心,享受副军级待遇。
从部队到地方 不变的是初心
![]() |
“李大爷,谢谢你,这次又把电锅给我修好了。”龙泉街道公园路社区的党员服务中心里,居民陈大妈从社区老党员服务队副队长李爱民手里接过修好的电锅后开心地说。
“不谢不谢,小事一桩。以后有什么需要修的电器,都可以拿到社区来。”李爱民笑咪咪地说。
军休干部李爱民始终把社区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雷锋精神贯彻到生活与工作的点点滴滴。
“其实我很普通,我今天的一切都是党给我的,我要尽力报答党,报答人民。”李爱民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每个月10号,是公园路社区的“红星便民服务日”,在无线电专业方面造诣深厚的李爱民,当仁不让地揽过了“修理工”的活。
居民的家用电器有什么坏掉的,拿来找他,十有八九都能修好。而维修过程中,他总是自掏腰包购买零部件,修好每一件到他手中的小家电。
“我以前在部队每年都参加学雷锋月活动,每年都要修几十台电视机,现在这些都没有问题。”李爱民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从电器维修到急救方法,从养生知识到时事政治,他都乐于学习,并学以致用。现在,社区的养生班、急救班,他还不时会客串一下老师,为大家讲讲课。
“无论去到哪里,我还是一个兵。”作为一名军休干部,李爱民时时处处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行动影响身边的每个人、感染每个人、温暖每个人,永远发光发热,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