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政企频道  >  川网对话
【川网茗人谈】邱华忠:茶具文化源远流长建盏黑瓷正打造“皇冠上的明珠”
http://www.newssc.org 】 【2017-05-09 17:36】 【来源:四川新闻网
推荐阅读

  专访嘉宾:福建省建阳古艺建盏陶瓷有限公司总监邱华忠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8日讯(陈玉蓓)5月5日,中国早茶第一展——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今年茶博会以强大的阵容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除了来自毛里求斯、缅甸等全球10余个国家的红茶、黑茶、冻顶乌龙等名茶外,四川11个茶叶主产市州也首度组团亮相,带来了川内名优绿茶、工夫红茶、茉莉花茶和藏茶“一主三辅”茶产品达1300多个。

邱华忠做客川网茗人谈。

邱华忠做客川网茗人谈。

  据组委会介绍,本届茶博会还汇聚了云南、贵州、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地区700余家茶企,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茶具厂商也将集体亮相,堪称茶业全产业链的最全展示。

  为全面展示此次茶博会盛况,由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与四川新闻网、四川商业投资集团共同打造的大型访谈类活动——“川茶的名义——川网茗人谈”将同期亮相茶博会新闻直播间,对四川省及各市州茶产业专家及全球知名茶企负责人展开独家访问,以揭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茶产业生态,发掘茶业背后的点滴故事。

  “既然是玩建盏,那就要有一点‘容忍度’,不可太过苛求,因为建盏烧制的难度很大,否则就挑不到可玩的建盏了。”8日,福建省建阳古艺建盏陶瓷有限公司总监邱华忠做客川网茗人谈,说起建盏,他认为必须要有点儿“残缺美”的眼光,“艺术品,各人的喜欢角度不同,挑选的标准不同。”

  问: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建窑的情况。

  答:在宋代,建窑属八大名窑之一。因隶属建州,故称之为“建窑”。建窑的烧制,始于唐末,最初也烧制青瓷、白瓷,后改烧黑瓷。之后,建窑的产品以黑瓷为主,烧制的产品系铁胎结晶釉。底胎呈铁胎色,亦称“铁胎”。因建窑烧制出来的产品,被宋徽宗所喜欢,宋徽宗还为建窑建盏做“广告”:“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以致当时宫廷上下、文人墨客争相把玩,斗茶、分茶,风靡一时,在两宋达到鼎盛。建盏,在日本被封为国宝。目前世界公认的“曜变天目盏”也在日本。建窑,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窑建盏制作技艺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2015年9月批准建阳建盏协会使用“建 阳建盏”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质监总局2016年11月批准建阳使用“建盏”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商标。

  问:建窑建盏有什么特点呢?

  答:建窑建盏是茶器,主要功能是喝茶的。早在宋代,由于当时“斗茶”的需要,喝的是白茶,斗茶时用竹筅击打出泡沫,泡沫是白色的,比试谁的茶好,看是谁的泡沫更白,谁的泡沫更持久不易散去。所以,为了黑白对比鲜明,也为了易于观察汤色,当时自然就选择了黑瓷——建窑建盏。

  建盏看上去“黑乎乎”的,其实,建盏的“黑”特别耐看。它不是“死黑”,它是乌黑,它的色彩变幻无穷,仔细观赏,像夜空的星星,似浩瀚的宇宙星空。因此被称之为黑瓷的巅峰之作,冠以瓷坛的“黑牡丹”,人们赞誉她为黑瓷“皇冠上的明珠”。

  建盏的主要器型有束口、敛口、敞口和撇口四大类。斑纹则主要为:兔毫、鹧鸪斑、油滴、茶末釉、铁锈斑(西瓜花)、灰贝釉、乌金釉、酱釉、柿红釉和曜变等。在宋代,主要产品为兔毫,故有“铁胎兔毫盏”之称。其他的斑纹较少,因为烧制难度大。

  问:建盏的市场情况如何?

  答:建盏的烧制,在元代以后逐渐停烧,加上人们饮茶习惯的改变,建盏淡出人们的视野,失传了700多年。

  1979年至1981年,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福建轻工研究所和建阳瓷厂等单位组成了公关小组,经过几百上千次的试验,成功烧制出来“兔毫盏”。当时产品送到北京有关部门,专家认定为“不仅形似,而且达到了神似”。研制兔毫盏成功,当时获得国务院颁布的四等奖和福建省颁布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窑建盏逐渐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2013年6月,建阳成立建窑建盏协会,当时只有16个厂家生产烧制建盏,柴烧龙窑也仅一两家。现在,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厂家有1100家。玩建盏的人也越来越多。建阳政府在市区还开辟了“建盏文化街”,建盏在当地已形成了一个产业。

[ 编辑:张皙]
点击进入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四川新闻网爆料微博 转麻辣微博
新闻采访中心:[028] 85171608
分享按钮
相关新闻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