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17日讯(黎娜)“谢老师,您又来了,您看,自从上次你来我们这里,给这棵苹果树诊断修枝后,果子长的一年比一年好,这棵百年苹果树去年结了一千多斤呢!”7月12日,甘孜州巴塘县夏邛镇三家村村民卓玛的苹果园里,一群人围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专家谢红江问个不停。
谢红江一一回答着村民提出的问题,一边给村民讲解苹果修枝梳果的知识。连日来,由双流区对口支援工作指挥部组织的农业专家组走村入户,围绕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苹果、黑木耳、大樱桃、蔬菜等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种植技术、经营等问题进行专题指导。
7月13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专家曾先富研究员正在巴塘茶洛乡列窝村格桑甲措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为种植户木耳菌棒进行“会诊”,“处方”。-袁浩摄
百年老树的“第二春”
巴塘种植苹果历史悠久,据《巴塘县志》记载始于1911年,由美国外科医生史德文和基督教牧师浩格登从美国引进苹果苗木和种子,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巴塘苹果集中分布于海拔2500-2900米的高原乡镇,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苹果内在品质好,所产苹果色泽艳丽,质地细腻,香甜味浓。
由于种植的历史久,巴塘大大小小的老苹果树错落地分布在山村角落,有的老树树龄长达百年。由于缺少技术,许多老树只开花不结果,有的结果,但是果品很小,群众只能看着着急。
夏邛镇三家村的卓玛家里,就有一棵一百多年的老树,树子要两个人合拢才能抱得过来。前些年,这棵树每年只开花不结果,偶尔结了,还是很小的果子。
2013年,谢红江教援来到巴塘,专门到卓玛家里对她家的这棵树进行了会诊,并帮助卓玛对这棵百年老树进行修枝和病虫害处理。
第二年,这棵老树便重新焕发了生机,结出了800多斤苹果。
而这件事情,也让藏区群众认识了一个道理:果树要长好,技术少不了。
这次,双流援建指挥部组织技术专家到巴塘后,群众都自觉报名参加学习。“果树长起来了,管理也要跟上,不然就长不出好果子,卖不出好价钱。”卓玛笑着说。“巴塘苹果历史悠久,品牌影响力大,这次培训就是提高群众种植管理的意识,让他们学会梳花梳果、修枝打杈,只有管理好了,品相和质量才能提高上去,推向市场才能更受欢迎。”谢红江说,这几天要把巴塘几个主要苹果种植基地走一遍,把技术教给群众,重塑巴塘苹果的昔日辉煌。
7月13日,成都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专家曾先富研究员正在巴塘茶洛乡列窝村格桑甲措的黑木耳种植基地为种植户木耳菌棒进行“会诊”,“处方”。-袁浩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