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十年 祝福汶川】心理治疗师陈婷:灾后心理援助帮人们重建生活希望

2018年05月10日 17:53:25 来源:四川新闻网
记者:刘佩佩 编辑:金宣辰

 

陈婷为学生做心理干预

陈婷带领学生们做心理治疗游戏,放飞纸飞机,寓意放飞希望。

  全国心理工作者齐聚成都 “纸飞机”载着希望起飞

  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专家和相关工作者都赶来了成都,联系上了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通过培训和分组,地震后一周,10几支心理救援队开始分点位走进灾区,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据陈婷介绍,心理救援队到灾区后,走进当地医院、安置点、工厂、学校、救援部队、党政机关等地方展开工作。当年6月,华西医院-香港青年发展基金会还联合举办了国际灾害危机干预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心理干预团队,灾区心理救援团队覆盖率变广且更加规范。

  陈婷去了都江堰聚源中学,她牵挂着学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当天去学校后,我们首先给老师做访谈,了解学校学生的情况,并使用了释放情绪的心理治疗措施,对老师进行初步的心理治疗。”陈婷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心理救援队去的当天下午,学生就返校复课了,当时有100多名学生返校。“学生返校后的第一堂课不是文化课,而是由心理救援队进行的心理辅导课。通过心理辅导,让学生们释放情绪并且帮助他们重建希望。”

  据陈婷介绍,在学生团队心理辅导中,使用了纸飞机放飞希望的心理治疗游戏,帮助学生们从心理上重建希望。这里的纸飞机并不是普通的纸飞机。陈婷说,她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A4的纸,这种张完整无缺的纸就像地震前的生活,突然的灾难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影响,打乱了生活。陈婷让学生们把地震后自己失去的部分表现在A4纸上。“把失去的东西从纸上撕下来,每个学生撕下纸张的部位、大小、形状都不一样,有些撕去一个角,有些之间从中间抠掉一块……”此后,陈婷再告诉学生们,虽然纸张被撕去了一部分,但它仍然是纸,象征生活虽然出现了残缺,但它还仍然是生活。“我让学生们把残缺的纸张尽可能跌成自己满意的纸飞机,看它还能不能飞起来。”

  当学生们将自己叠好的纸飞机飞向天空时,陈婷说她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这个纸飞机象征着希望,当纸飞机飞起来时,象征着希望的再次到来。”

  灾后心理重建任重道远 心理救援队持续关注

  在当年聚源中学众多学生中,陈婷对文文印象深刻。据陈婷回忆,文文当时读初二,父母在外打工,文文和表弟一起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表弟只比文文小几个月,两人在一个班上读书,表弟就坐在文文后排。地震发生时,文文跑出了教室,而后排的表弟却不幸遇难。此后,文文陷入深深的自责,觉得自己当时没有拉着表弟一起跑,太自私,在心里不能原谅自己。

  文文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急性应激反应,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也不说话,家人和老师束手无策,于是向心理救援队求助。陈婷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她和队员每天去文文家,和她聊天,尽管文文一句话也没回复,但她们坚持每天和文文聊天,给她讲学校的事。同时,由于文文情况严重,在和家属反复沟通下,精神科医生给她用上了抗抑郁的药。“就这样持续了一个月,文文一直躺在床上不出门,也不和人交流。”

  一个月后,文文起床,愿意吃东西了。陈婷和队员都为文文的情况改善感到高兴。但这个时候的文文依然不说话,只是一个人去表弟的房间呆坐,然后痛哭,之后再出来。陈婷和队员继续坚持到文文家给她做心理辅导。9月,学校开学,文文主动提出回学校上学。同学们都换了新校服,而文文却把表弟的校服穿在身上,背着表弟的书包去上学。陈婷心里清楚,文文还在自责。

  在此后的2年里,每一周,陈婷都会去看文文,和她聊天,关注她的心理变化。“文文在她表弟的房间里写信,然后在给表弟扫墓的时候烧给表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心理治疗的继续,文文进表弟的房间频率变少,状态也慢慢地开始恢复。”

  2010年中考结束成绩公布后的一天,陈婷收到了文文发来的短信。短信的内容是文文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这是她和表弟的约定,她带着表弟的心愿一起,完成了这个约定。“我收到短信后,去都江堰带着文文一起去了她表弟的墓地,让她把这个消息说出来,并告诉她应该放下,未来的路还要自己走。”陈婷说,经过3年的心理治疗,文文才开始不再抗拒面对自己的心结,重新开始新生活。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下一页 尾页